新疆:农村短平快项目为“刀郎羊”迎娶远亲
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远负盛名的“刀郎羊”19日迎来了山东的远亲“杜泊羊”,这是当地首次通过引进区外羊的方式优化畜牧品种、快速发展规模养殖以帮助农民实现增收。
首批来自山东的优良品种“杜泊羊”经历3天3夜的长途跋涉19日晚终于在麦盖提县托万哈迪勒克村落户。记者在村里新建的标准化羊舍看到,虽然长途运输中水草未进,但214只杜泊羊各个精神头十足。和当地丰满圆润的刀郎羊相比,杜泊羊身材高大、体格健硕。
村里的养殖户热合曼?达吾提告诉记者,本地羊和区外羊杂交不仅能够提高后代羊的免疫力降低疫病风险、还能优化畜牧品种提高产羊率。为了鼓励养殖户,引进区外羊还能获得国家补贴。但是由于村里没有门路,也没有带头人,到外地买羊这一想法从来没有付诸实践。
今年年初,在新疆“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住当地工作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帮助下,托万哈迪勒克村组建了养羊合作社,帮助60户养殖户试点发展规模养殖。为优化当地刀郎羊品种,提高育种质量,4月初工作组帮助村干部联络,到山东引进了这批高产多胎、品种优良的杜泊羊。此次引进的杜泊羊将和当地刀郎羊一同“入住”新建的3000平米新羊舍,采取集中规模养殖。
新疆经信委住托万哈迪勒克村工作组组长葛军介绍,集中规模养殖有利于疫病防治、饲料利用率高、配种优良。当地农民有深厚的养殖基础和经验,但由于缺少资金,始终停留在效率低、规模小、增收慢的家庭养殖阶段。而如今参加养殖合作社的养羊户在享受到财政扶贫补贴、短平快项目补贴等各类补贴后,只需自筹4000元就可实现专业化规模养殖。
去年以来,在新疆“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住村工作组的协调下,当地利用新疆“短平快”项目资金相继开展了互助养殖、养殖合作社等项目,为村民发展规模养殖提供了出路。2014年,第一批50户试点家庭利用国家补贴和银行贷款集体购买的450只刀郎羊,经过一年的养殖,每户羊只数量均有增加,且育肥情况良好,存栏总数已达到650只。
“发展规模养殖符合当地农村发展条件,具有投资少、周期短、收效快的特点,有利于农民增收。当地家庭养殖观念将逐步被改变。”葛军说。
2014年新疆决定用两年时间,投入8.88亿元对南疆喀什、和田地区及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民族手工业、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10个行业的“短平快”项目给予资金、政策支持,以拉动南疆贫困地区就业和民生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