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伊宁市:斋月里的一天

17.07.2015  14:38
  新疆伊宁市的清晨,是被小鸟的欢叫吵醒的。

  推开窗户,青草的清香扑面而来。艾山江·玉素普深吸了一口气,看了看墙上的钟表:北京时间10时整,这是他每天出门的时间。7月15日,斋月里忙碌的一天开始了。

  对艾山江来说,离开家去上班的这段时间,是他心情最舒畅的时候。川流不息的车辆、来来往往的行人、广场大屏幕上播放的新闻、街边店里传出的歌曲、人行道上溜达的小狗,都会让他情不自禁地笑起来。

  艾山江在伊宁市汉人街经营着一家干果店。刚打开店门,就有几个顾客光临了。“尽管在斋月期间,我也天天开门,马上要过肉孜节了,很多人都来为节日采购,所以这些天生意特别好,每年这个时候也是挣钱的旺季。”艾山江一边说着话儿,一边给顾客算着干果钱。

  在汉人街走一圈,眼睛不够用了。一排排商店一家挨着一家,干果、水果、肉制品、日用品琳琅满目,这儿是伊宁市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市场。

  正值斋月,鸡肉和羊肉成为抢手货,香喷喷的烤鸡滋滋流油,街巷里弥漫着烤肉的香味儿。

  距离汉人街不远的民生市场也十分热闹,商贩们一早就把商品摆上了货架,葡萄干、杏干、巴旦木、红枣卖得很火,刚刚烘烤出的各式糕点,在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中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在储备肉发放点,前来买肉的群众排起了长队。

  “羊肉很新鲜,比市场价便宜很多,这是市政府为了保障穆斯林群众过节投放的储备肉,一公斤新鲜羊肉只卖39元,我买回去准备做手抓肉。”45岁的市民古丽努尔·买买提高兴地说。

  临近肉孜节,大家格外忙碌。配钥匙的维吾尔族大叔戴着小花帽,低着头忙着手中的活儿;卖地毯的商人刚刚以3000元的价格成交,将一幅地毯卖给了疆外游客……民生市场里人头攒动,进进出出的人提着大包小包的物品,来来往往的出租车坐满了人。

  搭不上出租车的人,在路边等候摩托车。一辆辆小摩托车,装着物品,载着家人,轻驰而过。

  午后的风热乎乎的,一排杨树在热浪中发出沙沙的声响。伊宁市喀赞其民俗旅游区热闹非凡。当天38摄氏度的高温未能阻挡住出行的游人。

  在喀赞其民俗旅游区,长长的马车队格外引人注意,这种“马的”是民俗旅游区独特的一景。马背上搭着艳丽的艾德莱斯绸,马脖子上挂着铃铛,走起路来,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一群从四川来的游客,坐在几辆马车上穿行于小巷中,悦耳的铃铛声与游人的说笑声,合奏出一曲动听的“交响乐”。

  苏力提·阿又普是喀赞其民俗旅游区的马车夫,迎着烈日,他的额头渗出汗珠。苏力提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白天他忙着赶马车,只有太阳落山后他才能吃开斋饭。他乐呵呵地说:“这段时间是伊宁市一年中的旅游旺季,放暑假了,疆外游客都带着孩子来旅游,我可舍不得休息,上个月我领到了5000元工资,特别开心,挣到钱就可以安心过肉孜节了。

  在喀赞其民俗旅游区内,卖旅游商品的小店铺一家挨着一家。热普凯提·如孜麦麦提家里世代传承着制作手工拖鞋的手艺,见到游客他用一口流利的汉语热情招呼着。手工拖鞋一双售价30元,在炎热的夏天里穿上既凉快又舒服。

  热普凯提站在店外招徕顾客,他的父亲坐在小店里,熟练地制作着拖鞋。热普凯提说:“斋月期间,我一天也没有休息,游客一批批地来,我要抓紧时间挣钱,把银行卡插进取款机,里面有钱的感觉太好了,等过肉孜节时,我打算给自己好好放几天假。

  漫步街巷,马具店在长街右侧一字排开,店内马鞍、马鞭、缰绳、辔头一应俱全,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游客们一边挑选,一边讨价。

  旅游客车一辆接着一辆,游客络绎不绝。傍晚时分,伊犁河景观带凉风习习,桥头灯火通明,桥下伊犁河水哗哗流淌。散步的群众渐渐多了起来,人们在伊犁河畔乘凉、划船,在40元划一次的皮艇旁,游客们排起了长队。

  在河边新修的广场上,35岁的帕提古丽·玉素普摆着一个冰淇淋小摊,她高兴地对记者说:“今天我卖了500多元的冰淇淋,新广场建起来了,来游玩的人也多了,我的生意越来越好了。

  伊犁河水轻轻拍打着堤岸,芦苇荡里的红嘴鸥欢叫着飞向远方……(吴卉 于梦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