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代表委员热议“五把钥匙”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代表、委员热议“五把钥匙”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对“五把钥匙”开五把锁的理解和实践,是今年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高度关注的热点。围绕如何进一步深化推进“五把钥匙”,用好“五把钥匙”有什么新方法?部分代表、委员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他们认为,“五把钥匙”,即思想的问题用思想的方法去解决,文化的问题用文化的方式去解决,习俗的问题用尊重的态度去对待,宗教的问题按照宗教的规律去做好工作,暴恐的问题用法治和严打的方式去解决,是立足当前、利于长远的正确抉择,是当前新疆“去极端化”工作重要的方法,运用好“五把钥匙”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根据新疆工作而独创
代表、委员们认为,“五把钥匙”是根据新疆工作的独特性而产生的新疆独创,它是思想性和方法论的高度结合,在工作方法上环环相扣,有机统一,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各地运用好“五把钥匙”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住疆全国政协委员布娲鹣·阿布拉说,目前新疆正面临着宗教极端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严峻挑战,只有坚持把“五把钥匙”作为做好“去极端化”工作的重要遵循,以及各项工作取得突破的利器,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迪丽娜尔·阿不都拉说,新疆自古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荟萃之地,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之间接触、交往、融合,形成了一体多元的文化特色,现在我们的这种多元文化面临着各种挑战。
“‘三股势力’总是在千方百计地制造和强化各种各样的民族文化差异,企图通过人为加工、制造的民族差异,改变民族文化的本来面目,阻隔各民族间的交往交融。结合现阶段新疆的实际问题,只有坚持文化的问题用文化的方式去解决,最大限度地挤压非法宗教活动空间,才能从根本上铲除分裂势力生存的土壤。”迪丽娜尔·阿不都拉说。“新疆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各民族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因不同的生产方式、宗教信仰等因素,形成各具特色的民族风俗习惯。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风俗习惯的差异,必然会使各民族在彼此交往中碰到一系列问题,这需要我们用尊重的态度去对待习俗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曾存说。
全国人大代表阿不都热克甫·吐木尼牙孜说,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省区,民族、宗教与各方面事务紧密交织。面对这样的区情,我们只有坚持宗教的问题按照宗教的规律去做好工作,才能维护新疆的宗教和谐、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把“去极端化”作为最突出、最紧迫的工作
代表、委员们认为,新疆反恐怖斗争已进入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尖锐激烈的新阶段,面对新形势,必须把“去极端化”作为当前最突出、最紧迫的工作。
全国人大代表艾则孜·木沙说,当前新疆群众中的一些人听信谣言蛊惑难辨是非,还有一些人盲目跟风产生了宗教极端思想,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纠正他们的错误,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宗教政策,思想清楚了,才能走正道。
全国人大代表李建国说,去年昌吉州组织老干部、基层干部、草根宣讲员等,深入基层一线特别是40个重点村(社区),以民族团结、“抵制三非”和“去极端化”为主题,开展巡回宣讲活动。宣传教育力度加大后,各族居民的国家意识、感恩意识增强了,相互团结、相互尊重的感情增进了,全州呈现出团结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迪丽娜尔·阿不都拉说,在新疆,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尊重优良的风俗习惯,有利于各族人民对祖国的认同。“比如说,我们传统的习俗有,在节日期间宰羊庆贺、去拜年时进门给主人祷告祝福;或者人去世了可以办丧葬哭丧等,这些习俗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但现在宗教极端思想介入后,宣扬丧葬不能哭,婚礼不能唱不能跳,这和我们的传统习俗背道而驰,是绝对不能被接受的。”她说。
艾则孜·木沙说,宗教极端思想宣扬不走修好的公路,不在饭馆吃饭,不用电灯、自来水,不接受现代化的东西,这是严重违反宗教发展规律的,这种利用宗教从事分裂活动的行为,要严肃制止和坚决抵制。他说,去年一年来,和田地区认真实践“五把钥匙”,着力在教育疏导、文化引领、严打整治方面统筹发力,形成了良好态势,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还需探索常态化机制
代表、委员们说,在新疆各地的具体实践中,“五把钥匙”还需要有针对性地使用。不同的地方实际情况不一样,所面临的挑战也各不相同,各地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在综合施策的大前提下,采取有针对性的突破策略,撕开一道“口子”,挤掉一个“脓包”,然后逐个击破,开拓一片新天地。
李建国说,思想和文化领域的问题,需要宣传、文化等部门发挥作用,尤其是知识精英和教育系统要跟上,从思想认识上消除错误认识,抵御宗教极端思想的危害。传统习俗在现代化浪潮中应与时俱进,这就得要求领导干部、知识精英在移风易俗上发挥作用,消除服饰极端化、饮食孤立化、泛清真化等影响。宗教管理部门和宗教人士应大力倡导仁爱、包容和行善的基本宗旨,教育群众在得到他人尊重的同时也要求自己尊重他人,只有相互尊重,才能实现公平和正义。
曾存说,自治区提出三管齐下,正信挤压、文化对冲、法治约束,这非常符合新疆实际。但如何正信挤压、如何文化对冲、如何做到法治约束,依法打击,依法规范社会行为,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通过先行先试,探索出符合当地实际的新办法新举措。
艾则孜·木沙表示,要认真总结、提炼在工作中探索出的好经验、好做法,需要重点在教育内容、形式手段方面进行研究,使宣传教育更加贴近群众,不断提升工作效果。同时要深入思考管长远的办法,探索完善促进工作的体制机制,把典型经验上升为普遍性工作要求,把成熟的做法固定为常态化的工作机制,不断促进“去极端化”宣传教育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突破。(记者张丽霞 卉子 刘旸辉 任江 任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