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人的一天:界碑下的守望者
生活在都市的人们是幸福的,睡在温馨的家里,坐在舒适的车里,吃着各种美食,休闲时间看电视、看电影、玩游戏,生活的美好体现在每一天里。但是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每天睡在毡房里,没有汽车,没有电视,甚至没有电灯;他们吃的是干粮,喝的是雪水,出门靠的是双脚或马,看的是祖国绵延的边境线。他们就是最可爱的不穿军装的护边员。
克州属于边境一线地区,点多,线长,面广,通外山口多,管控难度大,边境管控形势十分严峻。生活在这里的柯尔克孜族世代以放牧为生,然而他们有一个非常神圣的任务,那就是守卫边防线。他们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守卫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边境山口。
如今在克州7.09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共有3000多名护边员为祖国的边防事业默默奉献着。
73岁的吾斯曼江·苏运:只要活着就要护边
5月25日中午,阿图什市吐古买提乡依达良村村民吾斯曼江·苏运的妻子托尔昆布比·尤达西端来了一盆热水,说:“吾斯曼江,你赶紧过来把脚泡一泡,我看你今天走路脚已经开始不对劲了,是不是脚底开始疼了?”
接着,托尔昆布比·尤达西有些埋怨地说:“都疼成这样了,还不赶紧歇着,还在那里放羊喂鸡的,这只脚不要算了!”
吾斯曼江·苏运对着妻子憨憨地笑了笑,坐在了盆子前。
脚上布鞋的鞋底快要磨平了,鞋子在每天的奔波中已经没有了原本的颜色。左脚的布鞋已经被脚趾顶出了一个洞,从洞中可以看到塑料、红布。已经快到6月的天气,吾斯曼江·苏运还穿着用羊毛织出来的厚袜子,厚袜子下,这只脚被塑料布一层一层地裹住,塑料布下面又用长条红布将脚趾甲一个一个分开包扎起来。
5月25日11时,吾斯曼江·苏运(右一)正带着儿孙们上山巡边。李瑞 摄
吾斯曼江·苏运的脚已经不能称之为脚,只能说是一块骨头。脚趾头已经变形得无法用语言形容,凸出来的大拇指的骨头马上就要破皮而出,小拇指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到。脚底已经肿了起来。
“这么多年不分冬夏地走路巡边,我的脚已经没法看了,前几年膝盖以下被冻了,伤了脚骨头,差点被送到医院去截肢。现在还好,只是不绑布料,不用塑料布裹起来,脚就会疼得走不动路。”吾斯曼江·苏运笑着说。已经73岁的吾斯曼江·苏运是克州出名的护边员。老人从18岁开始赶着羊群走在边境线上,直到如今73岁还在走着。不仅如此,他还将自己的儿子、孙子都培养出来,每个人3个月,轮流上山,只是为了边防线上不缺看守的人。他的大儿子吐尔地·吾斯曼江多次被公安部边防管理局评为优秀护边员。而对这些殊荣,老人和儿孙们会笑着说:“这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应该做的事。”
“现在我们的生活已经特别好啦!以前刚结婚的时候,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山上,哪里有什么牧民定居点这样的事情。如今国家给了我们免费的房子住,我们还可以夏天上山放羊,冬天在定居点过日子。如果我们还不带着感恩的心去守卫边防线,那么我们还怎么能心安理得地享受幸福的生活?”这是吾斯曼江·苏运给儿孙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吾斯曼江·苏运最担心的是一个人住在山上的儿子吐尔地·吾斯曼江。“他可是一个好孩子,你不知道他都上去3个月了,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我们这里的树都绿了,女人们已经开始在外面织毡毯了,可是山上还在下雪。真的挺担心他的,过几天我们也都上去了,一家人团聚了就不怕了。”吾斯曼江·苏运说。定居点在山下,需要守卫的边境线在山上。从山下到山上,天气好的话,骑摩托车需要6个小时,但是如果骑着马,从定居点到山上需要整整两天甚至更长的时间。
“上山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被暴风雪突然袭击,有时候就住在原来转场留下来的房子里,有时候就是背靠一堵墙,遇见狼、熊、狐狸这些动物都是常有的事了。”吾斯曼江·苏运说。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只要到了山上,我的脚也不疼了,走多少路都感觉不到,在山上我们每天巡逻近30公里。5个山头都是我的巡逻守卫地,早上6点多出发到晚上才能赶回来。虽然每天吃的是干粮和奶疙瘩,但是看着祖国的边境线,我很自豪,再累再苦都不会觉得了!”吾斯曼江·苏运说。如今,老人的家人正在做着全家上山的准备。夏天到了,山上的情况会越来越复杂,一个人是守不过来的。山下的定居点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囤积上山物品的房子,而山上才是他们的天堂。而今年他们所在的边防派出所准备给他们配备一个无线通讯设备,以后遇到问题就可以随时与山下的边防派出所联系了。
“从小父亲就告诉我巡边保卫边境就是爱国的表现,所以我愿意用我的一生来保卫它,每次巡边的那种自豪之情没有人能懂。我爱我的祖国,只要活着我就会用生命守护着她。”吾斯曼江·苏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