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一片播撒大爱的土地
歌唱新疆美,不仅仅是自然风光的美,更是这里人心的美。
这是一片撒满大爱的土地,千百年来多民族在此繁衍生息,交往交流交融。
这是一片英雄辈出的土地,浩瀚大漠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人们传颂英雄,表达着对真、善、美的炽热追求。
强烈的爱国爱疆之心和共有的人性之美,使各民族人民在中国六分之一的国土上缔结了超越血缘、超越民族的大爱,铸就了大美新疆、道德高地。
这就是新疆,一片有着丰厚道德基因的土地,一片生长爱、收获爱、传播爱的疆域。
当时间的年轮来到新的世纪,道德大爱更加充溢于新疆大地。2007年以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解放军总政治部等6家单位每两年一次共开展了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新疆先后有18人获此殊荣,当选人数是全国31个省(区、市)和解放军总政治部共32个推荐单位中最多的,在全国人民面前树立了新疆人的新形象。2008年以来,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明办等八部门先后组织开展了四届自治区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评选出116位道德模范。阿尼帕·阿力马洪、庄仕华、热汗古丽·依米尔、居马泰·俄白克……一个个璀璨夺目的道德之星,展示了新时代的新疆精神,以无边大爱构筑了令世人瞩目的道德高地,成为当代新疆人的精神坐标。
团结友爱之美
团结友爱,人间真情。
他们用自己平凡的举动,帮助那些贫病幼弱者,让人们感受到民族大家庭的温暖;他们用包容世界的同情心,显示了人生价值的所在,让爱与付出成为了社会和谐的主旋律!
周丽娜从小生活在辽宁沈阳,和新疆阿图什小伙乃斯如拉·吾买尔相爱并结婚后,来到阿图什市上阿图什乡卡依拉克村定居。为了让大山深处的维吾尔族孩子学会“用知识改变命运”,这个只身一人生活在维吾尔族农民聚居村庄的汉族媳妇,与当地人相互学习语言。几年下来,她和孩子们能流利地用维汉双语交流,并自创“兴趣教学法”,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所带学生先后有30人考上内初班。2010年,她调到亚维勒克村双语幼儿园当园长,每月还拿出100元资助贫困孩子。
张军是阿克苏市阿依库勒镇墩库塘村的普通农民,被400多位维吾尔族村民全票选为村支书,他也是阿克苏市122个行政村中唯一一个汉族村支书。1995年,张军只身一人,从山东农村来到阿克苏,举目无亲的他在当地维吾尔族村民的帮助下,逐渐渡过生活难关。凭借聪慧的头脑和辛勤的劳动,张军走上了致富道路后,筹集30多万元资金,修建了40套抗震安居房;自筹资金近200万元,为困难农民购买地膜、种子、肥料等农资。
从抚养汉族孤儿陶辉20余年的哈力克·买买提到为维吾尔族少年无偿捐肾的王燕娜;从带领群众致富的好支书黄英杰到帮助维吾尔族残友追梦的刘勇……
生活在新疆的各民族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就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自己的美丽家园。
助人为乐之美
助人为乐,大爱无疆。
他们是我们身边的雷锋,为新疆大地播撒下和谐与爱心的种子;他们用自己平凡的举动,传递社会的温暖;他们用包容世界的爱心,让爱与付出成为社会和谐的主旋律。
10年前,库尔勒市铁克其乡上恰其村农民早热古丽·依米提收养了一名汉族脑瘫女婴。求医期间,她发现身边有不少和女儿一样的脑瘫患儿。看着他们焦急无助的眼神,她决定在库尔勒开办一家残疾儿童教养中心。其后9年时间里,先后有不同民族的21个孩子被送到这里。每天,早热古丽都要给孩子们喂饭、处理大小便、洗澡、按摩。一天忙下来,早热古丽感觉骨头都快散架了。有亲戚朋友劝她放弃,但她不为所动,“我不抛弃,也不放弃!”
伊宁县愉群翁回族乡托乎其于孜村村民谷旭梅,凭借熟练的技术办起了个体缝纫店,并由此走上了富裕道路。当看到周围很多姐妹没有技术找不到工作时,她决定帮助她们学到一技之长,并实现自谋生路。30多年来,她先后免费招收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不同民族的学徒2000多名,先后出资几万元,资助学生自主就业。大家感激地说,谷旭梅是他们发家致富的恩人。”
热汗古丽·依米尔从打工妹到人大代表,带领近2000名家乡姐妹到浙江等地务工,刘乾坤四十年如一日接济困难群众,用爱点燃孤残孩子梦想的“湖南哥哥”范尉……
他们播撒了爱的种子,让大美新疆充满人间大爱。
敬业奉献之美
敬业奉献,虔诚勤勉。
他们或肩负重大使命,作出突出贡献;或锲而不舍奋斗,业务技术精湛;或立足本职岗位,毕生默默奉献。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写的都是吃苦耐劳的动人诗篇。
肉孜麦麦提·巴克,这个从和田农村走出来的维吾尔族小巴郎,参加工作后,在汉族师傅和同事的帮助下,他从不懂一句汉语到取得了汉语水平八级证书。他投入大量精力搞技术革新,先后参与电动机防盗螺丝、抽油机悬绳器支承盘的改造、大罐浮标改造等技术创新。他编写的《少数民族员工采油实际操作拼音教材》《少数民族员工专业汉语学习手册》《高级工鉴定前培训资料》,被作为新疆油田公司少数民族员工培训教材。30岁时他成了克拉玛依油田的技能专家,31岁时他成了全国青年技术能手,33岁那年,他成为了集团公司唯一一名维吾尔族技能专家。
2000年,木拉提·西日甫江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毕业后,放弃留在内地工作的机会,回到了家乡和田。在反恐第一线,他多次冲锋在前,勇斗暴徒。15年来,老人病了、孩子要考试了,他从来顾不上,但他用一个又一个捷报、一枚又一枚奖章换回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被维吾尔村民亲切地称为“救命丫头”的村医刘玉莲,扎根南疆的上海好医生姜万富,哈萨克牧民的健康守护神居马泰·俄白克……
他们的工作或许平凡,却因坚守而光芒万丈。他们用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的努力,搭起一座座通向未来的桥梁,在新疆大地播撒下美好与光明的希望。
见义勇为之美
见义勇为,舍己为人。
面对灾难和死神,他们大义凛然,知险而上,把平安和生机留给他人,用流血和牺牲,将灾难和危急变成了人民至上、他人至上的高尚情怀的课堂。
在大漠深处追赶雷锋的阿不力孜·买买提尼牙孜是和田市残疾人工贸发展中心董事长。从他17岁时第一次冲进火海救出11名群众,自己全身80%面积烧伤,他就再也没有停下追赶雷锋的脚步。24年来,他见义勇为,相救70余人;他身残志坚,倾其所有帮助他人,用大爱感动人间。
艾尼·居买尔是一个由打工仔成长为人民警察的伽师青年。2005年4月2日晚,在乌鲁木齐市团结路山西巷,一名歹徒正在抢劫一位汉族女大学生,经过此地的艾尼三兄弟冲了过去,艾尼大喊:“放手,她是我妹妹!”为保护受害人身受重伤,其英雄壮举令人钦佩。
麦麦提敏·阿卜杜喀迪尔是皮山县桑株乡巴斯喀克村农民。2014年5月13日清晨,他与5位同伴接到巡逻任务到山谷中进行清查时,发现3个可疑人谎称找骆驼在山谷游荡。他看见这些人鬼鬼祟祟,要求他们回村接受调查,歹徒拿出别在腰间的匕首威胁他们,麦麦提敏毫不退缩与暴徒搏斗。搏斗过程中,他发现这名歹徒身上绑有4枚炸弹,他稳住歹徒,劝说他把身上的炸弹卸下来。半小时后,公安民警赶到现场,拆除了爆炸装置。
身患重病勇救落水儿童的退休教师牙生·热合曼,沉着淡定从手持凶器的“不良少年”手中勇救同学的巴图那生,一口气救起3名落水少年的张广勤……
他们都是无私无畏的勇者,是激励人们匡扶社会正义的精神支柱!
孝老爱亲之美
孝老爱亲,血脉相连。
他们是一个没有豪言壮语的群体,或倾心侍奉,或尽心照顾,或手足关爱,或生死救助,或割肾救妻。他们用人间的大爱,诠释着生活的真谛,闪耀着人性之美。
艾米尔拉·卡地尔是拜城县一个普通农民。2007年8月,妻子被检查出患有尿毒症,为了治好妻子的病,他带着妻子先后6次赶往乌鲁木齐治疗。他不分昼夜地干活,希望能多挣一些钱。2010年5月,他将自己的左肾成功移植到妻子的体内。五年过去了,在亲情的感召下,妻子的身体奇迹般地得到恢复,而他割肾救妻的故事在新疆大地传为美谈。
巴黑拉西·哈拜是富蕴县铁买克乡铁买克新村农民。2000年,她的丈夫被查出患右髋股骨头坏死病,2007年老公公突然昏倒在地,神志不清、呕吐不止,她又承担起照顾老人的重任。如今76岁高龄的公公在她的尽心照顾下,精神矍铄。巴黑拉西用孝心和爱心使一个面临灭顶之灾的家庭转危为安,充满了温暖。
带着爸爸上学的90后女孩朱义平、执着守护残障儿子的最美母亲赵军华……
他们用人性的光辉璀璨孝亲之美,让中华传统美德代代相传。
诚实守信之美
诚实守信,人间正道。
一诺千金,是他们对人生的态度。他们经历困苦,信守承诺;他们用宽广的心胸,标定了人间的公平。
阿克苏公路管理局退休职工汪正英为了还清50多万元债务,拾荒12年。他穿行在大街小巷,每个月靠捡垃圾大约有1000多元收入,除去300元生活费,剩下的钱全部用来还债。2015年初,汪正英还清最后一笔债务8000元。
夏克力江·艾力是伊宁市都来提巴格街道居民。2000年他父亲在河北保定做皮毛生意时,欠了当地3个汉族生意伙伴2.57万元货款。2015年2月,父亲临终前对他说,一定要找到河北的3个朋友,还清欠款。处理完父亲的后事,他动身前往河北,开始了还债之旅。他说:“钱还完的时候,我感到一身轻松,以后要好好做生意,要讲信用,我们是新疆的儿子娃娃,说到就要做到。”
艾克拜尔·依明用责任心使一个个邮件准确无误地送到群众手中,骆绪香用10年时间执着为亡夫还债,守护烈士陵园45载的边界自卫反击战退伍老兵艾买尔·依提……
他们用默默的付出,显示了中华文明代代相传的善良天性。
一个个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模范,就生活在我们身边。他们是我们的乡亲、邻里、同事、朋友;他们以凡人善举,用良心、奉献甚至生命,诠释了真善美,传递了正能量。
人们常说:道德是石,可以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可以点燃希望之灯;道德是灯,可以照亮希望之路;道德是路,可以引领人们走向辉煌。
让我们在道德光辉的照耀下,弘扬真善美,高扬正气歌,培育向上向善、互帮互助、德行天下的良好风尚,凝聚起推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和建设美丽新疆、共圆祖国梦想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