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源县:村民用哈萨克族特色留住游客

04.08.2015  11:23

  “这个小毡房好,你看,不光做工精致,设计得也很独特,要是把这个带回家送给亲朋好友,大家就能知道哈萨克毡房长什么样了。”7月13日,记者来到新疆新源县那拉提镇塔亚苏村,走进村委会附近的手工艺品合作社,看见房屋中间摆放着几台刺绣机器,妇女们正忙着赶制客户订购的刺绣产品,刺绣两边被木质的手工艺品包围,有纯木手工制作的笔筒、碗筷及冬不拉等哈萨克族特有的手工艺品,几名游客正在挑选购买。

  塔亚苏村村民萨拉马提·哈乃一直借旅游平台做哈萨克族传统特色食品的生意,靠哈萨克族手工艺及传统饮食制作增加了收入,年收入可达5万元。

  萨拉马提·哈乃告诉记者:“我们村是哈萨克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我们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手工艺品、木头房这一块。我一直在从事传统的哈萨克族特色食品,比如奶疙瘩、黄油等产品,也往外销售,效益挺好的。下一步准备在保护好属于我们村特有的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做好相关产品,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产品。

  “访惠聚”活动住新源县那拉提镇塔亚苏村工作组干部邱海告诉记者:“塔亚苏村的哈萨克族占整村人口的99%,该村由于巩乃斯河及塔依阿苏达坂的阻隔,交通不便,相对封闭,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生活状态,使哈萨克族的民俗文化得以留存,哈萨克族民族特色手工艺及饮食在这里得到较为广泛的流传,民族特色手工艺品等产品比较常见,游客在那拉提游玩,大都会在村里村民手里购买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因此这里成为新源哈萨克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也是自治区文化厅批准设立的第一批四个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之一的古村落。

  据“访惠聚”活动住新源县那拉提镇塔亚苏村工作组副组长杜曼·阿德勒阿力介绍:“这里的少数民族淳朴,几乎家家都会民族特色的手艺,我们来以后就家家户户入户宣传,希望村民们能保护并传承我们哈萨克族的传统文化。自从新源哈萨克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设立后,我们可以通过完善保护实验区范围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密切相关的历史遗迹、各级自然保护区等进行整体保护并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