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模型解释大脑如何产生意识

26.04.2016  17:12

据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网站报道,该校与其他大学研究人员合作,提出了一种两阶段模型,解释了大脑是如何处理无意识信息,并把它们从无意识转入有意识的。按照这一模型,意识并不是连续生起的,而是每隔一段时间生起一瞬间,意识之间是长达400毫秒的无意识状态,在这段间隔里没有时间感。

研究人员在发表于最近《科学公共图书馆·生物》上的论文中指出,人们感觉周围的世界是流畅无间的,但这是一种幻觉。近来一些实验表明,外界信息并非连续地进入意识认知,而是大脑在离散的时间点收集这些信息,经处理后呈现出来。就像每秒24帧的电影胶片,因为放得太快而让我们误以为是连续的。

研究人员研究了以往发表的心理和行为实验的数据,用一个两阶段模型描述了意识的信息处理过程。首先是无意识阶段:大脑处理某个事物特征,如颜色、形状、持续时间等,在无意识状态以很高的时间频率分析它们,在此期间没有时间感,也感觉不到事物特征的变化,时间特征被编码为数字标记,就像编码颜色、形状那样。然后是意识阶段:无意识处理完成后,大脑同时给出所有特征,形成最终“画面”,即大脑最后呈现的东西,让我们意识到这些信息。

整个过程从外部刺激到意识认知,持续时间可达400毫秒。从生理学角度看,这段延时相当长。论文第一作者、EPFL精神物理学实验室的迈克尔·赫佐格解释说:“因为大脑想给你最好、最清晰的信息,这要花大量时间。让你意识到它的无意识过程没什么好处,因为这会让人非常困惑。

研究人员指出,这是第一个关于意识如何生起的两阶段模型,为大脑如何管理意识提供了一种更复杂的解释,对大脑处理信息与我们认知世界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有益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