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小快递见证大发展

09.02.2016  10:26

  2月7日一大早,三师五十三团职工朱小天就来到农贸市场买年货,鸡、鱼、肉、蛋等农副产品和辣椒、豇豆等各类新鲜蔬菜装了一大箱。忙碌了一年,晚上他和爱人准备做一桌丰盛的年夜饭,好好犒劳家人。

  买完菜,本来要直接回家的朱小天又开车回了一趟托运部。2000年,他从老家投奔表哥来到五十三团搞运输,经过15年的辛苦打拼,如今,他在五十三团的繁华地段已经拥有了一家托运部和一家超市。

  当天是农历除夕,朱小天的托运部门口的对联已经贴上了,员工也放假了,快递收寄业务已经暂停。他回托运部是因为一个电话。

  这一天,朱小天的手机响个不停,虽然托运部门口贴的放假通知上明确告知了包裹暂停投递的日期和时间,可还是有不少顾客打他的电话希望收取包裹。接到电话,朱小天总是细致耐心地给顾客解释。之所以又赶回托运部,是因为一位老军垦的孙子从阿克苏打来的电话。

  电话里,这位年轻人央求朱小天给予帮助。他因为工作性质特殊,今年春节期间要在单位值班,无法回团探亲。经过网络查询,年轻人知道给爷爷买的羽绒服等新年礼物已于6日凌晨到达五十三团。他希望朱小天提供帮助,让爷爷在除夕夜之前穿上新衣,让老人家开心。

  想到老军垦们经历千辛万苦将戈壁荒滩建设成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朱小天决定回一趟托运部,帮这个年轻人完成心愿。

  回到家中,虽然因为买菜时间过长被妻子埋怨了几句,朱小天心里还是甜滋滋的。“刚来团场的时候哪敢想能过上今天这样的好日子。”妻子在厨房里忙碌,看着窗明几净、电视空调齐备的居室,朱小天心情愉悦。

  2000年,刚刚来到五十三团的朱小天只有18岁,那个时候团场只有一条主街,也没有几栋楼房,许多职工住在土坯房里。

  谈起过往的经历,朱小天一会儿笑容满面、两眼放光,一会儿眉头紧皱、神情凝重。

  朱小天说,说是一开始就搞运输,其实就是开货运三轮车往地里送农资,农忙的时候为地里干活的人送饭送水,一到冬天除了拉基肥就没有什么活干了。当时团场还有许多土路,夏天一过车,满面尘土;冬季几乎没有新鲜蔬菜吃,顿顿不是白菜、萝卜,就是葫芦瓜。

  后来,经过四五年辛苦努力,省吃俭用,朱小天买了货运汽车开始了真正的搞运输的生活。一开始他主要往巴楚县跑,后来随着三师图木舒克市经济发展,目的地又增加了图木舒克市。

  这期间,团场的楼房越盖越多,大部分职工群众都过上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幸福生活;柏油路越来越多、路越来越好走,到许多地方距离没有变,但用在路上的时间在不断缩减;团场的温室大棚如雨后春笋般越来越多,冬天也可以吃到地产的各类新鲜蔬菜;饮用水也越来越好喝,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水里再也没有盐碱味了。从化肥、种子到空调、冰箱、净水器,朱小天拉过的物品种类越来越多。

  在朱小天看来,团场最大的变化还是人变多了,人流量越来越大,商铺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好做。以前团场经济实力不够强,跑车都是空车去巴楚县,再满载化肥等生产资料或家具等回来,跑一个来回只有单趟的收入。现在,回来的时候是满载,出去的时候也不会放空,团场生产的各类工业品、农产品也在源源不断地往外运,职工群众收入越来越高。

  随着小城镇发展,产业集聚,人口集聚功能的发挥,团场人气越来越旺,三产服务业越来越壮大,购物选择越来越多。近年,随着网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包裹从天南海北来到五十三团,2013年,朱小天抓住商机,加盟了一家全国知名的快递企业,开办了托运部,在团场日渐兴盛的服务业中分到了一杯羹。

  “如今团场经济总量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生产的产品越来越丰富,我的车都是满载而出,满载而归,空车出团,重车归来的日子已经成为过去,水涨船高,我家的日子将越来越红火。”朱小天喝了一口茶,满脸都是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