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亚尔买里村的“新农民”

18.04.2019  20:30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风,到底怎样改变着传统农村的面貌?在于田县奥依托格拉克乡亚尔买里村,我们有了初步的答案。

  这个地处沙漠腹地的小村庄,到处都显现着一个“”字。正是有了一个个敢于尝鲜的“乡村能人”,成就了村里的种种变化:地里一成不变的作物变了,种地的方式变了,甚至农民这个职业也有了新的内涵。

   用市场指导生产

  4月中旬,亚尔买里村农业生产正有条不紊地进行。艾买提·吐孙管理的苜蓿地已经开始收获。新鲜的苜蓿经过清洗、包装,被源源不断地送往乌鲁木齐,成为人们春季菜单上的亮点。

  “3月的时候,拱棚里的苜蓿已经能提前采摘,错开了集中上市时间,每公斤能卖10元钱。”艾买提言语里透着喜悦。今年他利用温室栽培技术成功打了个时间差,又小赚了一笔。

  在以核桃种植为主的亚尔买里村,艾买提的经营思路显得与众不同。

  2010年之前,艾买提是一名四处奔忙的木匠。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放弃木匠工作,转型成职业农民。

  “不当木匠后我干的第一件事是学习种杏子,并承包了一座75亩的杏园。”艾买提说,因为只会种,不会管,工人在采摘杏子时是用棍棒敲打杏树,很多杏子外皮破损,杏子还没到市场就烂了。

  不服输的艾买提开始查找原因,并请来专家指导生产。以后的日子里,他戴着手套精心采摘每一颗杏子、请经销商设计专用包装箱、提前联系和拓展销售渠道……承包杏园后的第四年,杏园终于有了收益,前景豁然开朗。

  杏园有了收益后并没有让艾买提“安分”下来,艾买提在销售杏子的过程中,发现春季苜蓿在市场中很受欢迎,于是决定在村里继续承包土地扩大苜蓿生产。

  用科学的方法指导生产,用敏锐的眼光捕捉机遇。现在,经营着村里230亩苜蓿地和75亩杏园的艾买提,带着6名社员走在了全村农业发展的前列。

   用机械提高效率

  在艾买提忙着收获苜蓿的时候,村里的农机手买合木提·阿里木也驾驶拖拉机在买斯迪克·艾沙老人家的玉米地里犁地,耙犁在拖拉机的牵引下,不一会就将杂乱的土地犁得松软整齐。

  买斯迪克年龄大了,家庭条件也不好,孩子在外地工作,3亩地成了不小的负担。“要没有他帮忙,就要耽误农时了。”对买合木提,买斯迪克一直心存感激。

  买合木提给他家里干活,只收成本费用,比外面低得多。

  “整理100亩土地,过去要30个人连续干3天,而农机手开着拖拉机2个小时就解决问题。”买合木提自豪地说。

  这些年,农业机械在亚尔买里村快速普及,先进的农业机械被广泛运用在农作物生产各个环节。从20岁开始学习驾驶拖拉机,已经操作农机15年的买合木提立志要成为像父亲一样受人尊敬的农机手。

  “农机手也要承担起一份责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回馈全村人的信任。”买合木提说,他希望村里更多的人能用上现代化的农机。平日里,他会主动帮助村里生活困难的家庭开展农业机械化生产,哪怕是不挣钱,也要把先进的生产理念带给他们。

   用产业提升收益

  在亚尔买里村核桃种植户口中,日杰甫·阿西木这个名字被反复提起,他是村里第一个核桃经纪人。自从有了他,村里的核桃不仅销路有保障,还能卖个好价钱。

  洗得有些褪色的上衣、皱巴巴的裤子、已经有些变形的沾满泥土的皮鞋……第一次见到日杰甫的时候,很难将他与核桃经纪人这个有些“高大上”的职业联系在一起。

  2014年之前,日杰甫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核桃种植户。不过,在一年年种核桃、卖核桃的过程中,日杰甫突然发现,既然有不少人大老远跑来村里收核桃,为什么自己就不能干这个活儿呢?当年9月,日杰甫做起了核桃买卖。

  最开始的时候,日杰甫没少在核桃买卖中吃亏,收不上货、高收低卖的情况也偶有发生。但在他看来,吃这碗饭绝不能在意一次两次的碰钉子、赔本钱,不交点学费,哪能学到真本事!

  渐渐地,日杰甫摸索出自己的一套生意经:外村人出7.5元钱收购,那自己就出8元,如果有人急用钱,还没成熟、挂在树上的核桃也能提前“套现”。“反正都是村里人,有钱大家一起赚就好。”日杰甫说。

  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与日杰甫做生意,有一些村民甚至提前找到日杰甫,请他到自家的地里收核桃。货源不愁了,日杰甫又惦记上了核桃的增值环节。看到经过分选、清洗后的核桃每公斤能多卖五六角钱,他咬咬牙,自己又掏钱开了一个核桃加工厂。

  “我们这里的核桃品质很好,外地人从我这里收走后不愁卖不上好价钱。”日杰甫说,现在年轻人都懂互联网,他也想认真地学一学,将来开个网店,把村里的好东西直接卖给城里人。

  就这样,在亚尔买里村这个人口只有1600余人的小村庄里,农业现代化就在几个人、十几个人、几十个人的引领下,走在了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发展路上。

   蹲点日志

  为“乡村能人”喝彩

  农村发展的步伐正在逐年加快,与城市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但即便如此,由于受到教育程度、发展视野、理解水平等方面的制约,大部分农民缺少改变的思路和勇气,年复一年在相对落后的生产生活习惯里打转转。

  不过,记者在调研中发现,无论是多么偏僻的角落、多么贫穷的群体、多么落后的发展水平,总会有一小部分人,能够在眼前的土地上找到发展的机会,并迈出勇敢的一步。

  艾买提的苜蓿卖到了乌鲁木齐的餐桌上、买合木提父子两代拖拉机手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多保障、日杰甫从农民变身为农业经纪人……这些“乡村能人”的出现,一方面在农村内部形成了有技术、懂市场、会赚钱的一个群体,另一方面也在自觉或不自觉间带动了周边乡亲的脱贫致富。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场持久战,政策扶持、产业支撑、市场开拓、教育培训等都很重要。不过,这其中,人的因素必须是也会一直是最重要的变量。在亚尔买里村,“乡村能人”们正成为一股新的力量,让乡村振兴的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实。

截至10月底新疆市场主体达223.6万户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任华、通讯员赵婷从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截至10月底,新疆登记在册市场主体223.中国新疆网
10月疆电外送新能源电量占比超三成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陈蔷薇从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获悉:10月,我区疆电外送电量为76.中国新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