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我从新疆来》告诉世人真实新疆
10月16日下午,《我从新疆来》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艾力更·依明巴海出席并为新书揭幕。
《我从新疆来》由中国国家地理·图书与中信出版社联合出版,作者是一名维吾尔族摄影师——库尔班江·赛买提。他在近一年的时间里,行程数万里,走访了20多个城市,采访拍摄500多人,讲述了来自新疆的100位普通中国人的故事,为全国读者呈现一个真实、美好的新疆。
当天,今年“中国好声音”亚军、新疆歌手帕尔哈提用他的标志性嗓音,以一曲《塔里木河》拉开了新书首发式的序幕。
著名作家王蒙不仅为这本书撰序,更在发布会现场与北京大学教授马戎、清华大学教授汪晖、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关凯等学者共同探讨了新疆的话题。他们提出,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文化多样性是现代中国的文化魅力之一。这种多样性并非一个抽象概念,而是镶嵌在所有中国人具体的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特点。
库尔班江说,《我从新疆来》不是要树立少数的个别的偶像,而是希望大家能通过100个人的故事重新认识新疆人,重新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亚心网记者专访《我从新疆来》作者库尔班江
当别人了解你,偏见就会消失
库尔班江是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的摄像,在16岁之前他基本不懂汉语,在40多分钟的电话采访中,他的普通话还是多少带点新疆人都懂的新疆味儿。他讲他写《我从新疆来》的缘起和过程,他为这本书付出了旁人想不到的艰辛,如今,这本书终于问世,但是他还保持着那个更大的梦想,把这本书里的故事拍成纪录片。今天的新疆人究竟什么样?
记者:你从何时开始准备这本书?书中写了多少个人?
库尔班江:去年12月,我想拍一部叫《我从新疆来》的纪录片,但是因为资金问题搁浅了,所以我就决定先用文字和图片来表现,就有了这本书。我走访了20多个城市,写了来自十几个民族、100个行业的500个来自新疆的人,他们的故事有长有短,一般一个故事2000来字,但也有写到五六千字的,有的人有非常好的故事,比如他们自己甚至父辈的生活,包括很多涉及新疆历史的部分。
记:怎么找到这些采访对象的?
库:一开始是拍自己熟悉的朋友,然后通过朋友引荐来接触更多人。到后来我用的是这个方法:到一个城市之后就去找一个在当地生活时间比较长的新疆人,比如一个新疆餐厅的老板,他会认识很多同乡,然后以此为开始,找到更多新疆人。这个过程是有技巧的,他们的故事不能雷同,他们的故事也必须真实,体现一个新疆人在内地确实遇见的问题。
记:你想把《我从新疆来》拍成纪录片,为什么?
库:我想向全国甚至全世界介绍真正的新疆人到底是什么样子。去年我本来打算去纽约进修,然后你知道的,发生了一系列包括昆明事件在内的负面事件,我相信每个新疆人都能感受到那种无形的压力。内地人提起新疆,他们已经不再对新疆的风光特产感兴趣,那些草原、瓜果之乡的风景片是流于表象的。今天的新疆人究竟什么样?他们如何生活?他们在做些什么?我想通过这本书告诉所有人,新疆人在为中国作出贡献,不管是做很大生意的富人还是普通小摊贩,他们是不能从这个国家分离出去的。
要靠新疆人自己讲自己
记:此前你已经在网上公布过书中的一组图片,收到了什么反馈吗?
库:有人特地给我打电话表示感谢,我都不知道他哪里来的我的电话号码,他说,希望我多拍这些诚实地工作生活的人,好纠正外界对新疆人的偏见。
每个在外地的新疆人都能深深体会到偏见,但是我认为这种偏见不能怪外地人,为什么?我拍过很多漂亮的新疆图片——摘葡萄的美丽姑娘,瓜田里笑容满面的老汉,这种照片,内地游客来新疆能拍到一模一样的,甚至比我们拍得更好,我们拍的尽是这种照片的话,就是失败,你只是在迎合别人对新疆的看法。
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这是全部的新疆吗?不是。能代表现代新疆人的生活吗?不能。那么全部的新疆是什么样呢?现代新疆人什么样呢?为什么时至今日内地人提起新疆,感觉还是瓜果、草原、住帐篷骑马?你自己没有告诉过别人你过着什么样的生活,那你怎么能埋怨别人问你上学骑马吗?放学放羊吗?在出现暴恐分子之后,你又怎么能埋怨别人的另眼相看呢?
所以我拍新疆人不是为工作,我说我拍纪录片缺乏资金,其实在一开始公布的那组照片的反响大了之后,就有人愿意资助我,但我没接受,因为我不能影响这项拍摄计划的真实性,这是我的使命。
如何破除偏见?只有要靠新疆人自己讲自己、拍自己,展示自己的真实生活,比外界说,别人说有力的多得多。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里的切糕部分就是我拍的,切糕曾在网上沦为一个充满地域歧视的笑话,你怎么回击它?对骂吗?哭诉吗?惟一能回击的就是真相,当别人能了解你的时候,就是偏见消失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