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一轮对口援疆助力天山南北发展进步
2010年春天,中国第一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先后召开。随即,一场声势浩大的国家行动在天山南北全面展开,并创下共和国历史上多个之最:支援地域最广、涉及人口最多、资金投入最大、援助领域最全。
回顾5年来的变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主要负责人一次次强调,这是新疆历史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最大、民生受益最多的时期。
5年多来,举全国之力的新一轮对口援疆成果显著,支援地、受援方共同绘就的天山美好蓝图正徐徐铺展开来。2万多名援疆干部以及技术人才远离故土来到新疆,在新一轮援疆工作中承担重任,付出心血。
如今,不论是环绕塔里木盆地,还是穿行准噶尔盆地,大地风貌的变化清晰可见:红蓝彩钢覆顶的新村掩映在绿树丛中,高速公路在红柳梭梭间不断延伸,“最美”学校里书声朗朗……不见了红柳芭子房,不见了地窝子,也少了库尔班大叔当年的“驴行”慢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改委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底,19个对口援疆省市共实施援疆项目4139个,拨付援助资金470亿元,占“十二五”援疆规划总量的83.3%;累计完工项目3700个,完工率达87%。
一批强产业重大援疆项目的投产,对促进新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财政增收和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自治区发改委介绍,截至2014年底,对口援疆通过招商引资共吸纳产业项目5440个,投资6489.45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28.6%。
在各援疆部门、省市的牵线搭桥下,湖北宜化、徐工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相继落户新疆,大众汽车、三一重工产业园等一大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
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2014年,新疆实现生产总值9264.10亿元,同比增长10.0%,超出全国2.6个百分点,居全国第四位,增速在全国的位次创1990年以来新高。新疆的后发优势正进一步被激活。
2009年至2014年,新疆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由4277亿元提高到9273亿元,年均增长11.1%,增速在全国位次由第30位跃升至第4位;公共财政预收入由388亿元提高到1282亿元,增速由全国第31位上升到第8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2827亿元增加到9744亿元,5年累计投资额是2000年至2009年十年总和的2.3倍。
新一轮援疆建设中,改善和保障民生始终被放在首位。2010年以来,新疆和各对口省市将95%以上的援疆资金用于县市以下基层,将74%的援疆资金安排用于民生建设,建成了定居兴牧、就业、教育、卫生等一大批民生工程。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新疆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复杂形势下,新一轮援疆工作必须直面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需求。各援疆部门、省市在做好各项“规定动作”的同时,立足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在抓产业、促就业和双语教育等领域积极探索,主动破解新疆发展稳定的深层次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