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礼堂”折射库车农村新生活

30.10.2014  13:14
  

 

10月25日,在新疆库车县齐满镇渭干村文化礼堂家园馆,记者们参观展出的展品。

  10月25日,在葡萄架下,67岁的尼扎木·阿布都小心地摘着葡萄。

  “”里来了客人,端上一盘绿色无公害晶莹剔透的葡萄,这是新疆库车渭干村人的待客之道。

  尼扎木老人所说的这个“”,就是由浙江宁波市投资120余万元,在库车县齐满镇渭干村建起的“文化礼堂”.

  渭干村“文化礼堂”从今年5月下旬开建,到7月4日建成,是浙江省今年援疆工作的重点试点项目,也是阿克苏地区首个农村文化礼堂。

  村民的文化娱乐家园

  在建设之初,“文化礼堂”就定位为“道德讲堂、文化家园、百姓舞台”,围绕村民开会议事、道德讲堂、礼仪活动、文体活动四大功能,修建了包括礼堂、文化科技长廊、家园馆、舞台、健身广场、广播站、台球室、农家书屋、厨房和卫生间等,每个细节都彰显浓郁的维吾尔族特色。

  文化科技长廊两侧宣传栏上内容可谓丰富:村里的莘莘学子、好媳妇、好婆婆、退伍军人、创业之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员及民间艺人、十星级示范户、乡贤榜、历任村党支部书记、主任……都榜上有名。

  文化礼堂内,醒目处放置国旗、党旗,墙上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疆精神的内容,这里既可以用来召开村民大会,又能用来举办演出、培训班等。

  渭干村党支部书记、主任萨然木·克然木说:“今年五四青年节,村里6对新人在文化礼堂举办了一场热闹而隆重的集体婚礼。

  从小父亲去世、和母亲相依为命长大的阿不力米提·尼牙孜回忆起当时参加婚礼时的情形,激动地说,“妈妈老了,我又没钱办婚礼,没想到村里给我们办了婚礼,还送了礼物。

  村民热沙来提·艾海提至今还记得当时集体婚礼的热闹场面,“没想到政府、村委会对农民婚丧嫁娶这样的事都能帮忙办”.

  村民尼亚孜·努尔的家,就在村文化礼堂的斜对面,平时一有空,他就去文化礼堂,看看书、上上网、跳跳舞,或者参加其他活动。其实,村里不少村民也和他一样,文化礼堂已成为他们闲暇时间的好去处。

  在萨然木·克然木看来,渭干村文化礼堂已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除了参加一些重大活动举行外,附近村民平时都喜欢到文化礼堂来,坐在大院的葡萄架下聊聊天,或切磋乒乓球、桌球球技,或在棋牌室里下棋、打牌,在绿色网吧里上网听音乐……

  “去极端化”宣传的重要阵地

  “文化礼堂是集村民开会议事、思想道德教育、文体娱乐、政策宣传、农技普及等为一体的文化综合体,也是农村各族群众的精神家园。”齐满镇党委书记雷庭这样总结了文化礼堂的功能和作用。

  7月15日,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学军一行专程到齐满镇渭干村调研时表示,建好农村文化礼堂,不仅丰富了当地百姓业余文化生活,还为政策宣传、上情下达提供基层组织阵地。

  家园馆是整个文化礼堂的重点,这里图文并茂展示了爱国爱疆教育、文化传承、乡风民俗、美好家园等板块。

  根据当前开展“去极端化”活动的需要,通过实物对比,形象地教育引导村民提高“免疫力”和甄别能力。

  同时,墙上的榜样示范引领、建筑风格引领、现代服饰引领、饮食文化引领、思想教育引领、文明素质引领、法治文化引领、文化思潮引领系列宣传挂图,引导人们抵制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

  “这里的各种活动多了,非法宗教活动也就慢慢失去了市场。通过开展活动,也拉近了村干部和村民的距离。”萨然木·克然木说。

  尼扎木·阿布都农闲时,每天大多数时间都在文化礼堂转悠,这位67岁的农民通过在这里打杂,每月得到500元的报酬。

  阿克苏地委书记窦万贵在考察渭干村文化礼堂后提出,村“两委”今后要积极发挥“文化礼堂”在开展群众活动、引领现代文化、推动乡村文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作用,使“文化礼堂”成为一处群众喜欢来、愿意来的文化阵地,切实用现代文化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让群众有地方去、有事情做、有爱好、有追求,就是对宗教极端思想渗透最有力的反击。

  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副指挥长劳泓表示,建设农村文化礼堂的真正目的在于凝聚人心。文化礼堂把农民们集中在一起活动,起到了活跃农村精神生活的作用,“这不仅仅是场地,更是精神家园”.在渭干村文化礼堂试点成功的基础上,今年浙江省按计划在阿克苏地区和兵团第一师10个村援建农村文化礼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