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现代文化战略是新疆“去极端化”的治本之策

23.12.2014  14:43

    

    “去极端化”首届新疆农民画大赛二等奖获得者吐尔逊·图合提尼牙孜高举着获奖作品在大厅拍照留念。(记者李娟摄影)

    天山网讯(记者李娟报道)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新疆围绕确保社会政治大局稳定、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稳定的美好新疆的目标,展开了一系列“去极端化”工作,坚决铲除宗教极端思想,揭露宗教极端主义反人类、反社会、反文明的本质,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努力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正如一位作家所言:“在新疆,普普通通的一场雪,会落在十几种语言里;阳光明媚的早晨,太阳这个词,也会在不同的语言里发光。”自治区党委提出“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具体战略选择后,自治区文化宣传系统各部门多年来扎扎实实地加以实践,在各个文化领域里的新思路、新创意、新成果不断涌现,在社会各层面形成了诸多新的文化现象,引领着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新疆农民画、小品大赛:用艺术铸就去极端化利剑

    今年8月,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化厅和新疆文联共同发起的“去极端化”新疆农民画、小品大赛如火如荼地进行,动员全疆15个已挂牌命名的“农民画基地”和各个地州市积极投入创作,11月,经过自治区级的终评,185幅一、二、三等奖作品及223幅入选参展的优秀农民画作品集中展出,14部小品摘得大赛金、银、铜奖,并进行了巡展,引得众人瞩目。

    聚焦现代文化引领,紧紧围绕“去极端化”主题,借助小品通俗易懂、幽默风趣、以小见大的艺术特点,让农牧民走到舞台中央。用群众视角和群众语言摆事实、讲道理,揭露宗教极端思想的反动本质和险恶用心,旗帜鲜明地批驳“圣战殉教进天堂”等谬论。这是本届农民小品大赛的重要目的,也是“去极端化”宣传教育工作的一次有益尝试。

    从最初的组织开始,各级党委、政府就秉持只把握大方向和范围,做好服务协调工作,放手让农民创作的原则。正是这一指导原则,从基础上保证了此次小品大赛浓厚的乡村味儿,继而为上百件作品在农村中受到广泛欢迎建立了保障。

    这些来源于生活的角色和题材被广泛地呈现在小品中,从南疆、北疆到东疆、乌鲁木齐,观看这些小品的同时,实际上是在新疆广袤而厚重的农村里巡游。各族人民的音容笑貌、文化习俗一一在舞台上展现。特别是进入片区赛和决赛后,各地的交流加强,小品大赛理所当然成了展示不同地区社会发展状态和居民愿景的镜子。

    乌鲁木齐市米东区领队买热古力·库尔班说:“我通过观看南疆地区的小品,了解到那里维吾尔族和我们不同的习俗,通过他们的表演,也更加深刻体会到了宗教极端思想对他们生活的严重破坏。这些小品反映的事情都是来自真实的生活,它不是坐在几千公里外看看新闻就能了解到的。

    这也是自治区开展“去极端化”农民画、小品大赛的初衷之一。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自治区文联党组书记黄永军说,开展这两项活动的目的就是充分动员和组织基层农牧民群众,用群众自己的画笔、表演表现对和谐生活的企盼和追求,对宗教极端势力和暴恐活动的抵制、厌恶和唾弃。

    12月12日,在新疆党委宣传部文艺处办公室,工作人员正在选编此次大赛获奖作品。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牛远峰介绍,为了使更多的群众欣赏到此次大赛作品,从中受到去宗教极端化宣传教育,党委宣传部印制了两万多套宣传挂图,以年历的形式,发放到新疆一万多个社区、村委会及“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组中进行展示宣传;还将选出的200幅作品,及社会各界的点评和反响编选成一万多册口袋书,发放给基层的宣讲员,运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对广大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同时,用汉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3种文字,将200幅作品刻录成一万多套光盘,发放给新疆地县乡三级宣传文化部门在文化场所播放,结合新农村建设,绘制去宗教极端化主题文化墙,并在工地的围墙、新建小区的外墙壁进行绘制,培育去宗教极端化强大的社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