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读李克强达沃斯致辞
在世界经济论坛2015年年会全会上,李克强总理特别致辞中,“如数家珍”般列举的大量数字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全年GDP增长7.4%,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是最高的;城镇新增就业1300多万人,在经济放缓情况下不减反增,登记失业率、调查失业率都是下降的;CPI上涨2%,低于年初预期目标。”
中国经济增速下降,世界各国经济学家们猜测纷纷,但在达沃斯出席论坛的李克强却十分“淡定”。在本届达沃斯论坛上,他不仅与全球商业大佬“双语”畅谈,还借会议安排的空档在达沃斯山顶登高望远,“偷得浮生半刻闲”。
总理底气何在?当然来自那份中国经济的成绩单。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提出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这两个指标如今已经顺利完成。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就业数据在经济增速下滑的情况下一路“逆势上扬”,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就完成了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的目标,全年最终的数字是1300多万人。
这一数据,足以为关心中国的人们吃下一颗“定心丸”。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说得很清楚:相比于其他宏观数字,就业才是真正的“民生之本”。
“中国有13亿人口、9亿劳动力、7000万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人民勤劳而智慧。”
中国经济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向“中高端”迈进,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李克强在致辞中首次提出,要依靠“双引擎”。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则是其中一台需要培育打造的“新引擎”。
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的开幕式中,李克强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这一次的冬季达沃斯,总理更加明确地表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蕴藏着无穷创意和无限财富,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全新“发动机”。
事实上,梳理李克强就任以来的施政思路不难发现,无论是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激发市场活力、营造公平竞争环境,还是通过金融改革、定向降准普惠小微企业,总理施政的一个核心逻辑,就是要激活全社会“每一个细胞”,释放千千万万民众的创造力。
“13亿人口、9亿劳动力、7000万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这些数字背后“勤劳而智慧”的普通民众,就是中国经济未来的最大“利好”。
“目前,中国人均公共设施资本存量仅为西欧国家的38%、北美国家的23%;服务业水平比同等发展中国家低10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比发达国家低20多个百分点。”
除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李克强提出,中国还需要改造升级一个传统的“发动机”。
他在致辞中说,中国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公共产品与服务不足仍是“短板”。有“短板”,就有提升空间,就有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的潜力。
同时,补上公共产品服务的“短板”,对于普通民众生活质量的改善更加意义重大。过去一年,政府在中西部铁路、城市地下管网、污水处理设施、重大水利工程等方面加大了一批重点工程的建设力度。
李克强总理曾在一次会议上总结,这些公共产品、服务的工程项目,都是“迟早都要干”的项目,是发展的“欠账”。如今,政府加大力度补上快速发展的“短板”、“欠账”,这既是对传统投资拉动的升级,更是“改善民生”的实干真招。
“两个月前,我去了中国东部的一个村庄,那里有700多户人家,却开设了2800多家注册网店,每天向世界各地售出超过3000万件各类商品。”
在欧洲的小镇,李克强向来自全球的参会者们讲述了一个中国村庄的故事。
去年11月,李克强在浙江义乌专程考察了被称为“网店第一村”的青岩刘村,他鼓励网店的“店小二”将来成为“大掌柜”,还称赞快递员们“创造了新生活”,工作虽然很普通,但很关键。
对于电子商务这样的新兴业态,李克强显然熟稔于心。在义乌考察期间,他准确界定每一位小店主的业务是“B2B”还是“B2C”;在此前的一次座谈会中,他也肯定电商创造的“双十一”购物节,称赞他们“制造了一个新的消费时点”。
在全球科技革命的浪潮中,总理对新兴业态的肯定,更多看中的是其对普通民众活力的激发。李克强强调,今天的中国,需要开发活力的“新源泉”。
“活力来自多样性,多样性的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点燃创新发展的火炬。”他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所有人都有平等机会和舞台实现人生价值,推进社会纵向流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中国经济规模已居世界第二,基数增大,即使是7%的增长,年度现价增量也达到8000多亿美元,比5年前增长10%的数量还要大。”
谈到中国经济增速时,李克强说,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既有世界经济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也是内在的经济规律。为此,他特别提出了这样一组数据。
这组数据,可以看做总理对中国经济的“正名”。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7.4%,虽然与前些年一度超过10%的成绩有所下降,但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仍然是遥遥领先的“优等生”。同时,总量上看,中国的GDP总额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个栖身“10万亿俱乐部”的经济体。
有了这样的体量作为基数,中国经济再保持10%的高增速,既不现实,也无必要。在2013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的致辞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了“中高速增长”的概念,这一次的冬季达沃斯,他加上了另一条“中高端”。
他说:“当前……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发展必须由中低端水平迈向中高端水平。”
“双中高”,意味着中国的发展将从重“速”转向重“质”,这是对中国经济发展目标的清晰界定,更是总理对对中国经济未来的明确规划。(肖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