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应对小微信贷给予风险补偿

03.09.2014  14:43

        我们认为,要让银行放开手脚去支持小微企业,光靠提高不良率容忍度以及对贷款增速、增量的考核是远远不够的。其实,政策层面早已提出鼓励地方政府对小微贷款进行风险补偿。然而这样的风险补偿机制至今只是在个别地区有所尝试,所达到的效果也就非常有限。因此,只有在国家层面拿出足够有力的政策推动,让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的提高对银行业绩不造成巨大波动,才能彻底打消银行扶持小微的顾虑。与此同时,征信系统的进一步完善也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银行抵御做小微信贷的风险。

      银监会近日下发《关于2014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单列年度小微企业信贷计划,即表示“单列信贷计划,确保实现两个不低于目标,即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并要求适度提高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

      小微企业作为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力”身份已是毋庸置疑。然而,根据博鳌论坛发布的《小微企业金融发展报告2014》显示,有19.4%的企业表示资金需求未获得满足。在小微企业对金融服务满意度的评分中,贷款利率和所获额度两项的分数最低。近半数企业表示感受到融资成本上升,认为借款综合成本有所上升的企业占比达48.89%,近半数小微企业的借款成本在10%以上。可见,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当前依旧突显。

      多年来政策层面对于小微企业的关照从未间断过,即便是此次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的提高也不过是在“旧事重提”。一些地方甚至早已将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提高至5%,而这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银行向小微企业贷款的勇气。

      事实上,不仅金融的支持力度在决定小微企业的存续,在银行业绩拐点显露的当下,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也正在成为银行转型的突破口。许多商业银行已经在不断加大向小微企业贷款的力度。一方面,除了在贷款利率上可获得相对丰厚的溢价,小微企业客户数量庞大、金融需求广泛的特点对银行而言在未来也将产生巨大的可挖掘潜力;另一方面,小微企业贷款符合国家政策导向以及经济转型预期,银行可以避免继续向产能过剩行业倾注贷款而带来的风险。

      然而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小微企业的发展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多,在普遍缺少抵押物的情况下银行的风险得不到有效覆盖,而信用贷款又需要极高的技术以及人力成本的投入。结果,银行即便在主观上有向小微企业倾斜的意愿,做小微贷款高风险和高成本的事实却不可避免地造成了银行在客观上的慎贷和惜贷。

      我们认为,要让银行放开手脚去支持小微企业,光靠提高不良率容忍度以及对贷款增速、增量的考核是远远不够的。其实,政策层面早已提出鼓励地方政府对小微贷款进行风险补偿。然而这样的风险补偿机制至今只是在个别地区有所尝试,所达到的效果也就非常有限。因此,只有在国家层面拿出足够有力的政策推动,让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的提高对银行业绩不造成巨大波动,才能彻底打消银行扶持小微的顾虑。与此同时,征信系统的进一步完善也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银行抵御做小微信贷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