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改善看新疆:实名登记让高校毕业生有“位来”

23.09.2014  10:54

管理到位 服务到位落实到位

实名登记让高校毕业生有“位来

每一个毕业生都要登记,一个都不能落!从9月20日起,一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专项行动的计划启动,提出“实名登记,服务到人,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目的是让高校毕业生都有“位来”(找到适合就业的岗位或职位)。

高校毕业生是就业的重中之重,是社会广为关注的重点群体。通过实施专项行动计划,做到实名登记管理到位、就业跟踪服务到位、扶持政策落实到位,使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或全部纳入到各项就业准备活动,其中实名登记的离校未就业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以上。

9月20日,2014年新疆秋季大型人才交流会在自治区体育中心举行。来自疆内外的千余名应往届毕业生参加。图为当日12时,参加招聘会的徐娟娟(左二)正在向招聘单位进行咨询。记者 李瑞 摄

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2010年,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意见》,在金融服务、财税支持、培训补助、社保补贴、岗位开发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制定了鼓励企业招用南疆三地州、少数民族和女性大中专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到农村基层就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赴对口援疆省市培养、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见习等十项突破性政策。

为了加大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力度,2009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关于推动创业促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及系列配套政策,通过放宽市场准入、实行税费减免、社会保险补贴、改善行政管理、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创业培训力度,推动创业促就业工作。

2010年以来,自治区全面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完善创业政策,开展创业型县(市)创建活动,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建设,简化小额担保贷款流程,取消创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户籍限制,实施高校毕业生万人创业培训计划,加大创业服务指导,帮助各族劳动者创业就业。全区已创建16个创业型县(市),建成72个创业孵化基地,67个创业园区。2010年至2013年共为29.1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97.1亿元,带动就业49.6万人,年均发放贷款7.3万人、贷款金额24.3亿元。2014年上半年,全区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0.28万人,放贷1.62亿元,带动就业0.64万人。

我区还进一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建成覆盖全区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系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实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失业实名制动态管理、职业培训实名制管理;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每年组织实施“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有效促进了劳动者就业。目前,全区县级以上100%建立了综合性服务机构(人力资源市场),街道、乡镇、社区100%建立了劳动保障服务站(所),70%的行政村配备了劳动保障协管员,已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的自治区、地、县、乡镇(街道)、社区(村)五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特写

莎丽娅十年圆民族高档服装品牌梦

莎丽娅(上图)从小就爱手工刺绣,还喜欢将自己的漂亮衣服搭配组合,现在她的爱好已培育成事业,创业短短10年间,她在服饰业闯出了一片新天地,她的新疆沙里金服饰有限公司年销售额已达上千万元。

莎丽娅出生在布尔津县,1993年考入新疆纺织工业学校,学生时代,她常梦想拥有自己设计的服装专卖店、服装发布会。

毕业后莎丽娅放弃留校执教的机会,到新疆服装工业总公司工作,两年时间,她在生产一线掌握了服装制作流程;在车间管理部门学会了生产管理;在销售部门懂得了市场营销。由于表现突出,莎丽娅还当上了车间主任。好景不长,2002年,新疆服装工业总公司宣布破产,莎丽娅下岗了。

下岗后,她并没有急于创立企业,她去了很多地方的很多服装企业打工,北京、浙江、广东、山东。2005年,莎丽娅参加了政府免费组织的SYB创业培训班,学习中她的创业计划书受到专家的好评。2005年12月,莎丽娅变卖了家当并借钱注册了“莎丽娅服饰有限公司”(现新疆沙里金服饰有限公司),主营高档西装定制,各行业和各民族团体工装的设计、加工。

公司开业前3个月,由于没有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和业务员,营业额一直为零,莎丽娅跑了30多家单位也一无所获。有一天,她听说哥哥朋友的饭店要做工装,她准备好电脑设计图、样品、布料,带上新招的服装设计师奔到饭店洽谈,终于拿到订单。这笔生意她赔了2000元钱,却挣到了口碑,并且莎丽娅发现了商机——中高档民族特色饭店对民族特色工装市场需求很大。

后来,莎丽娅逐步把业务拓展到了银行、石油、学校、民航等领域。创业一年多,她的公司完成销售额150万元。现在公司已有70多名员工,吸纳了20多名大学生就业,客户已扩展到国内以及中亚五国市场,年营业额达1000万元以上。她被授予“乌市创业带头人”、“青年创业之星”及“全国创业就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范琼燕 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