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民生,乌鲁木齐敢立潮头唱大风
29.09.2015 12:39
本文来源: 市政府
自治区成立60年来,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连续5年开展民生改善年活动,问效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摆在重中之重,多项民生领域的重大改革相继“破冰”。
“百舸争流千帆竞,敢立潮头唱大风”。细数乌鲁木齐走在全疆全国前列十个方面工作的成就,件件涉及民生。尤其是蔬菜副食品直销点覆盖全市、老城区改造规模空前等更是其中的代表。
蔬菜直销点 乌鲁木齐创全国先河
■百姓账本
赵亚军:我住在沙依巴克区和田街街道建机社区,今年66岁,我有买菜记账的习惯,我家平均一周买一次肉,蔬菜平均一天买两次。今年6月比去年6月少花了23.5元;今年7月比去年7月少花了55.2元;今年8月比去年8月少花了16.8元。
我分析了一下,和去年相比,今年买菜的最大变化是因为家门口有了蔬菜直销点,大多数菜都比农贸市场便宜和新鲜。
■创新之举
小小菜篮子攸关博大民生,市场菜价堪称民生难易的“晴雨表”。
2011年1月5日召开的乌鲁木齐市委九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上,自治区党委常委、乌昌党委书记、乌鲁木齐市委书记朱海仑宣布:乌鲁木齐将把2011年作为民生改善年。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改善民生12个方面、100件实事,其中,为稳定物价、解决首府市民冬季买菜贵问题,建设“社区蔬菜副食品直销点”就是百件实事之一。
借着惠民实事的“东风”,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开展社区蔬菜副食品直销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力争在全市每个社区建一个蔬菜副食品便民直销点。
首府通过与周边地区蔬菜生产基地合作,形成“从田间地头直达百姓餐桌”的运作模式,进一步降低了蔬菜成本,也带动了乌市周边地区蔬菜生产基地的发展。同时,政府对直销点蔬菜限价,售价不能高于批发价的10%。
“办蔬菜直销点有两个考虑,一平抑物价,二方便群众,另一方面要求蔬菜新鲜,满足老百姓要求。”正如乌鲁木齐市长伊力哈木·沙比尔所说的那样,直销点的出现,是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一大体现,这件实事也是全国的创新之举,开启了农超对接新模式。
不只是平抑物价,就业也是影响较大的民生问题。走出一个人、赚回一笔钱、富裕一家人、影响几代人,是目前新疆各族群众外出务工的生动写照。而要全面建成小康,就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让“饭碗”多起来。
五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更多关注投向促就业,积极的就业政策让劳动者感受到温暖:减免税费,让身处经济下行期的小
企业能够轻装上阵,岗位更稳定;提供免费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技能培训等就业服务,帮助零就业家庭成员提升就业能力;实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一时间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再不是“断线的风筝”。
■记者观察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如今在乌鲁木齐市,市民解决这生活的七件事,不必往来奔波,也不必费时费力地货比三家,在家门口的蔬菜直销点就可以得到轻松解决和完成。这份轻松和惬意,来自于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以民生改善为己任,不遗余力地推动民生工程的成果,小小蔬菜直销点真实地反映了民生大工程。
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如何运用政府之手,以政策杠杆引导鼓励劳动者就业,各地政府多有探索。五年来,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让人眼前一亮,政策针对性强,招招是硬货,含金量十足,对奔波于就业市场的劳动者来说,无疑是场“及时雨”。
老旧小区改造 生活设施完善配套
■市民感言
康继明:以前,我所在的自治区水利厅车队家属院,由于无人管理,小区楼体破旧,院子里到处是垃圾,尤其是一到冬天,墙面就会发霉,家里阴冷潮湿。社区代管后,先是对小区管网进行了改造,又做了外墙保温。现在小区楼院粉刷一新,水泥路面干净清爽,生活设施完善配套。
■喜看变化
五年来,乌鲁木齐市民生改善越来越细致入微,从具体问题抓起,把民生改善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乌鲁木齐市老旧住宅小区多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企业兼并破产、基础设施差等原因,许多成为无人管理小区,这类小区占到全市小区的15%。这些小区建成年代久远,存在外观较差、道路和各种管线长期失修、居民生活不便、居住环境脏乱等问题。
为提升居民居住环境,改善小区管理现状,201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将无物业管理老旧小区改造列为一项重点民生工程,利用三年时间,对全市老旧小区进行包括
楼体、管网、设施的综合改造以及环境美化工作。
朱海仑多次强调:“做好老旧小区改造,把民生实事办好。”通过改造,老旧小区道路平整了,路灯变亮了,上下水管网也换新了。
不仅如此,乌鲁木齐市现有供热管网也让市委、市政府倾入心血去改造。
乌鲁木齐市现有供热管网约20%使用时限超过15年以上,跑冒滴漏的
■记者观察
安居才能乐业。良好的居住环境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稳定的有力支撑,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明程度。因此,实施棚户区改造,廉租房、公租房并轨运行,关乎到千家万户住房改善问题,关系到百姓幸福指数,更加关系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当前,市委、市政府将改善居住环境作为重要的民生项目来抓,出台的一系列举措,决心之深,力度之大,无疑给渴望改善居住环境的居民带来了莫大的欣喜。
民生改善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远之策,抓住了这个“本”,就能够最大限度地赢得民心、集中民智、凝聚民力,形成无坚不克、无往不胜的强大力量。故障时有发生,暖气不热成了老大难问题。
从2009年起,市委、市政府将供热老旧管网改造工程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分批逐步对无物业管理片区和特困破产企业的老旧片区二次供热管网进行改造。
2015年,乌鲁木齐市计划投资2.2亿元,对180公里长的一、二次老旧供热管网进行改造,涉及约13万户居民。
老旧供热管网改造,暖了老房子,热了百姓心。这些事虽不算大,但却细致入微地便利着人们的生活,让民生改善更有“温度”,百姓更加舒心,社会更加和谐。
■记者观察
作为一座正在崛起的和谐奋进之城,乌鲁木齐市在砥砺奋进的道路上遭遇“成长的烦恼”,老城区面临老旧小区无人管理的现状,小区环境脏乱差、供热管网老化等成为这些小区的真实写照。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市委、市政府从城市最脏、最乱、最差的地方入手,从百姓热切期盼解决的供热问题入手,重点对无物业管理老旧小区、供热管网等进行改造。这种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城市宜居指数,彰显了民生情怀,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执政为民的善政之举。
两大民心工程 圆百姓住房梦
■百姓故事
阿孜古丽·加帕尔:17岁那年,我从喀什来到乌鲁木齐,在黑甲山棚户区居住。那时,我们住的房子很小,孩子晚上睡觉,肩膀挨着肩膀。最困难的是每天要走1公里多路去挑水。2012年,我们家搬进了棚改后的和谐小区,水通了,灯亮了,我们的生活方便了。对我们来说,这就是最大的民生。
■喜看变化
安居才能乐业,房子是每个家庭最大的牵挂,也牵动着党和政府的关注目光。
新型城镇化,不能一边是高楼大厦,一边是简陋危房。让百姓住有所居,这五年,廉租房、公租房加快建设,危改、棚改齐头并进。
早在2007年,乌鲁木齐市首次启动棚户区改造工程。截至2009年,共有4973户居民搬进了新房。由于历史原因,在乌鲁木齐市建成区内留有与现代化建筑不相协调的大小棚户区234个,涉及居民6万多户约25万人。人均居住面积小、房屋质量差、环境卫生脏乱差成为棚户区的特点。
五年内,全市投资300亿元,对234个棚户区进行改造。通过棚户区改造,一大批年代久远、环境脏乱差、公共服务设施匮乏的棚户区,被改造成规划先进、设施齐备、环境优美的新社区。
作为住房保障体系的一部分,乌鲁木齐市同时加大公共租赁房建设力度,逐步把月收入低于1530元的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纳入住房保障体系。2014年,首府3个公租房小区提供的房源共计1599套。
2015年,乌鲁木齐还将继续统筹住房保障,加快宜居城市建设,计划建设公租房9500套,经济适用房2000套,共1.15万套保障房。
本文来源: 市政府
29.09.2015 12:39
故
事
乌鲁木齐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成果公示
乌鲁木齐市现有各类自然保护地8个,批复总面积127992.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