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用上海效率创喀什速度
三年前,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是这样的:门急诊和医生办公在同一幢楼内,楼下卖馕的小摊贩不停吆喝,院内不时有驴车经过……三年后的今天,喀什二院有着和上海知名三甲医院不相上下的硬件条件、规范标准的就医流程、从南疆各地甚至乌鲁木齐赶来看病的络绎不绝的病人……带领二院创造这一“喀什速度”的,是上海援疆医疗队总领队、喀什二院院长吴韬。
创三甲短短9个月完成本需三年的任务
在上海第八批援疆干部中,担任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院长的吴韬是唯一一名法人代表,这在援疆干部多担纲副手的情形中极为少见。
作为上海卫生援疆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来喀什之前,吴韬就知道自己要带领喀什二院在三年内创成三甲,但他不知道的是,真正留给他“创三甲”的时间只有短短的9个月。因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只有2014年设有“创三甲”的新评审,之后的2015、2016两年只设立了针对三甲医院的复评审。
“说老实话,当时一进医院第一感觉还是蛮灰心的。”吴韬说道。当时的喀什二院,硬件、软件综合水平非常堪忧,医疗环境破旧,专业技术人员短缺,职工工作情绪低落,医院发展缺乏动力,医院建设停滞不前。尽管已经做了很多心理准备,但医院的现状还是有些超出吴韬的预期。
“当时医院的就医流程非常混乱,院内也很拥挤,助动车、轿车、三轮车、毛驴车挤在医院里通行,卖馕的、卖酸奶的小摊小贩摆成一长条在医院里叫卖。”而对于这些情况,医院并不认为是问题,觉得没必要整治。“这其实就是思想理念上的落后,当时医院最大的症结就是缺乏先进的发展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思想。”吴韬说道。
2014年1月,吴韬正式走马上任,担任喀什二院院长,医院“创三甲”的任务也进入“攻坚期”。当时医院新建的14层大楼已进入收尾阶段,按计划将于当年10月竣工,但由于10月就是“创三甲”的评审,考虑到大楼竣工后入住、设备及办公用品购置都需要时间,吴韬非常着急。为了理顺各个流程,他和援疆专家、当地干部一起每周巡视新大楼的每个楼层,对流程改造重新布局,但当时医院有些领导却并不着急,对工作的态度也是做到哪里算哪里。
为此,吴韬一度很郁闷,觉得自己是在孤军奋战,但当吴韬开始耐心与大家沟通后,慢慢地,大家也都体会到,所有的工作确实需要有个规划。于是,吴韬就按照10月评审的节点倒排计划,什么阶段该做什么全都明确。在整个团队的努力下,新建大楼最终于当年8月提前竣工。
2014年10月,喀什二院以排名第一的成绩顺利通过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级甲等医院评审,吴韬也完成了援疆工作的头号任务。
传理念将喀什二院打造成南疆医学高地
喀什二院顺利创了“三甲”,但在吴韬心中,这仅仅是迈入门槛,医院的发展还需要更多的内涵,而他也早就开始为医院“建设南疆(喀什)新型医疗联合体、打造南疆医学高地”的远期发展目标制定战略规划。
吴韬初到喀什二院时,医院核定床位为800张,“创三甲”后,很多人都建议是不是要扩大一下规模,将床位扩大到1000张。但吴韬认为,一个医院的发展不是靠床位和职工数量,而是要靠运行质量、服务和效率。为此,他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始为医院打造优势学科。
肾病是喀什地区的一个“地方病”,肾结石在当地非常普遍,但一直以来,肾病科在喀什二院是一个空白。针对这一情况,2015年7月,吴韬率领团队为喀什二院建成了血透中心。“虽然建立得比较晚,但目前我们的血透中心已是南疆规模最大、全疆技术最领先的血透室。”吴韬介绍说,血透中心大部分是用上海的资金建设,所有设备都是最先进的,可以和国内一流三甲医院媲美。
而这一举措,给当地病人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便利。41岁的热夏提·吾斯曼是位尿毒症患者,已经连续血液透析5年,在得知喀什二院开设了血透中心且效果很好后,就转到喀什二院做血液透析,近一年来诊治过程非常顺利,“很多不适症状都明显好转了。”
除了肾病科,吴韬还率领援疆医疗专家在喀什二院填补了多项空白,各种新技术、新项目都是围绕当地的需求进行。如今,在上海七家三甲医院七个最好学科的帮扶下,喀什二院已经打造了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消化系统疾病诊治中心、神经系统疾病诊治中心、妇产科疾病诊治中心、肿瘤诊治中心、泌尿结石诊治中心、新生儿听力筛查及儿童听力障碍诊治中心等七个在南疆甚至全疆领先的临床医学中心,同时配置了双源CT、1.5T核磁共振等先进设备,全面提升了医疗技术水平。
而随着医疗水平“名声在外”,在床位规模未变的情况下,喀什二院近年来的门诊量成倍增长。2015年,门诊量达到了31万人次,是2012年10.7万的近3倍。“现在不光是南疆各地州和乌鲁木齐的病人,甚至邻近国家巴基斯坦等的病人也慕名来二院看病。”吴韬说道。
育人才为喀什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我们的援疆绝对不是医疗专家来帮忙看几个病人、做几台手术,我们不仅仅只是技术援疆,还要理念援疆、可持续援疆。”秉持着从输血到造血的理念,3年来吴韬一直致力于为喀什二院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为了让二院当地的医生能近距离学习上海援疆医疗专家的“本领”,吴韬制定了上海援疆专家导师带教制度,并推进执行,一年多时间,援疆医疗专家就“手把手”带教了47名科室年轻骨干医生。
同时,吴韬还持续推进三优人才及紧缺人才培养计划,组织开展复旦大学研究生培养工作。其中,与复旦大学合作的“在职研究生培养”项目每年为喀什二院培养20位在职研究生,目前已培养了51名临床、护理、医技、管理等方面的研究生。“我援疆的这三年半只是医院发展进程中很短的一个阶段,但是这些年轻骨干,是可以在今后20-30年为医院发展做出贡献的。”
大学毕业就进入喀什二院工作的吾买尔江已在二院工作了20年,对于吴韬和上海援疆医疗专家给医院带来的变化,他历历在目。“吴院长和医疗专家不仅带来了一流的技术,也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理念。”吾买尔江说,以前他从来没想过自己40多岁的“高龄”还能读研究生,但在吴韬的鼓励下,去年他考取了复旦的研究生。此外,去年5月,他还获得了去意大利米兰心脏医学中心访问学习的机会。如今,吾买尔江已入选喀什二院心内科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而他所在的心内科也成为二院第一个完成“从输血到造血”目标的科室。
塔吉克族姑娘娜孜亚从新疆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原本可以留在乌鲁木齐工作,但得知喀什二院的发展情况后,她选择了到二院肾病科工作,主攻腹膜透析。而参加工作不到一年,她已申报了1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作为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能得到这样的机会,在其他医院是不可想象的,我很庆幸当初的选择。”
今年底,吴韬将与第八批援疆干部一起结束援疆任务回到上海,回到亏欠了三年多的家人身边。按规定,援疆干部每年都有回家探亲的假期,但吴韬三年半只回家了三次,其中两两次是2014年父亲突发脑溢血入院和去世时回的,而父亲出事时自己不在身边也成为他永远的遗憾。
说起今年14岁的女儿,吴韬很欣慰:“女儿很懂事,最开始经常对我说"爸爸什么时候回来",现在说得最多的是"你是我的榜样,注意安全"。家人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