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援疆教师张湘展:学生的好妈妈
闪光的人生,永恒的记忆
她个子不高,面带笑容,亲切客气是这位花甲老人给我们留下的最初印象。她就是今年年初经无锡前方工作组引进四位柔性人才之一的——银发援疆老师张湘展。
来到同心中学的第一天她就分到了七年级组,还接上了一个班的语文课,我们打心底里敬佩她。这样一位退休了衣食无忧的老师来到这么艰苦地地方还要代课太不容易、太伟大了,而且这里的环境、教材、学生等等对张老师而言都是全新的、从未涉猎的。首先要自己适应这里的环境,其次要融入师生这个团体中,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接受自己,谈何容易!张老师亲切地说,“我并没有你们想的那么伟大,我就是觉得六十岁了,想给自己留个纪念。”很朴实谦虚的话语,顿时让我们觉得很惭愧。在我们抱怨环境恶劣,工作辛苦什么时候能熬出头的时候,张老师就是一面镜子,让我们以积极、进取的心态面对这群求知的孩子。
学生的好妈妈
张老师来到学校的第一天就进班级认识了孩子,并与学生亲切的交谈,从学生的眼神里能够读到她们很喜欢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基本上每节下课都有孩子要到办公室来找各种理由和张老师说话,在张老师的鼓励下那些上课听不懂捣乱的孩子能遵守纪律了,不会写汉字的同学开始抄生词了,我想是这位亲切的妈妈真诚的态度影响了他们。
我们的好老师
在同心中学,张老师不仅有一个班的中学生,还有我们这一办公室的“大学生”,从教学到生活给了我们很多的帮助和启发。我们被允许随时进到张老师的班级里听课,清晰的思路、生动的讲述、微笑的神情、鼓励的话语让学生们个个都特别积极的想表现发言,课堂气氛那叫一个活跃,一节课很快就下课了,我们都意犹未尽。
我们这些“学生”上公开课,张老师对每个人都是认真的指导,大到主题的把握,小到幻灯片制作的细节、板书的设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尤其是我要准备一节录像课比赛,张老师和另外的一位援疆教师厉夏杰老师从选题到设计更是指导听课再指导,让我再次的感受到琦君春酒的魅力。
生活中的好姐妹
还记得办公室有位老师家的孩子不好好吃饭,每次拖拖拉拉的习惯让她很是头疼。有一天偶然间和张老师聊起,张老师帮她出了个小主意,结果当天晚上就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孩子很快把饭吃完了,大家一致伸出大拇指称赞张老师太有办法了。从而我们也发现生活处处有办法,生活处处有学问,只要找到合适的办法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这是我们有办法的好姐妹。
就是这样一位花甲老人,她将六十岁的记忆永远留在了阿合奇这片广阔的土地上,留在了我们这栋普通的教学楼,留在我们这些老师学生的心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就是我们的张老师,这才是我们心中真正的张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