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外科战线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盛夏7月21日的南京禄口机场,南京市中医院党委在为新一批援疆医疗队的成员启程新疆送行,没有鲜艳的五彩花,但祝福的话语却荡漾心间,依依不舍的离别惆怅已然被嘴角的微笑掩饰。该院援疆五人组跟随卫生系统医疗大部队踏上了飞往乌鲁木齐的飞机,这一转身是义无反顾的援疆之路,三个月的艰辛,100天的美好,从小家到大家的拥抱,还有未知的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医疗帮扶之路。
58岁“老顽童”队长身上沉甸甸的使命感
在这五个人里面,有一位58岁戴帽子的“时髦老头”,他叫唐暮白,是南京市中医院外科的大主任,外科“一把刀”。作为行政一把手,他主动请缨,带着亲人的惦念,带着上级主管部门和医院的重托,作为医疗队队长踏上了万里之外的新疆伊犁州伊宁市。
离开南京的时候,唐暮白说,作为队长,既然领了任务,就应该披荆斩棘克服困难,圆满完成任务,去新疆“授人以渔”。同时,也要让全体队员安全地去、安全地回,让领导放心,让队员开心。
“在刚到新疆的一个星期,由于时差、气候等差异,身体上还是出现一些不适反应,加上生活条件的差别、饮食习惯的不一样、语言的不通,都给自己最初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但很快,“老顽童”以他特别的幽默、睿智及亦兄亦父的情怀,带领着队员们开始了各自的工作。在他看来,这100天的时间,新疆同胞的热情和爱让大伙儿觉得情深绵长,甚至淡忘作为“异乡人”的不适。
援疆工作中的“高规格”专家
唐主任也是来该院援疆专家中规格最高的一位,但在整个援疆过程中,唐队长从来就没有丝毫架子,对队友们呵护备至,对维吾尔医医院的外科医生,更是言传身教、毫无保留。不仅是手术过程中漂亮的技术手法,还是对外科医生的业务指导,也或是与病人术前、术后的沟通,都获得医院同僚,还有护理工作者的赞誉。
在困难的环境下树立良好“口碑”
新疆伊宁市维吾尔医医院的外科起步相对比较晚,各方面的条件也比较差,手术室的环境也令这位“老顽童”感到了一丝意外,这家医院的手术室居然连个空调都没有。但尽管如此,唐队长带领着大家奋战在外科工作一线,在60多个工作日的时间里,完成了100多台手术,平均每天有两台,其中最多的一天是五台手术。
也许有人会说,这个手术量算什么?的确,这个手术量对一个大型综合性医院来说,也许根本算不了什么,但在唐队长没有来伊宁市维吾尔医医院之前,该医院一年的手术量五十台还不到。有几个年轻的病人给他的援疆之行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有一个16岁的少年,发烧呕吐还有不明原因的腹痛就诊,语言沟通也有困难,后来发现是急性阑尾炎继发感染,在几乎没有助手配合的情况下,还是顺利切除了这个少年已经穿孔的阑尾,并处理了腹腔内的感染积液,手术顺利,少年恢复的情况也很好。
正是在这种环境中,医疗队不仅顺利完成了100多台手术,且没有留下任何的并发症、后遗症,得到了当地医护人员和病人的一致好评。新疆自治区党委高度评价了这支医疗队:不仅是伊宁的一道亮丽风景,而且是全新疆的一道亮丽风景。
互通有无才能共同进步
在带领大家开展外科医疗技术的同时,作为队长,也关心着工作在各个科室的南京战友们。肛肠科的司中华,舍下襁褓中的孩子和独自在南京生活的妻子,开展一系列肛肠外科手术。针灸科的张彩荣是个“女汉子”,一个人带着四个徒弟,每周两次专家门诊,每天看20-30个只会说维吾尔语的病人,短短几个月被大家封了神医称号。内科的邵中兴在南京市中医院是心内科医生,可是到了新疆,俨然成了一个博采众长的“内科”鸿儒。很快,邵中兴多了很多维吾尔族的粉丝。而麻醉科的张伟,是和唐队长配合最多的。
这些小队员在唐队长的带领下,克服着孩子小、有的还是家里顶梁柱的困难,与伊宁市维吾尔医医院的同事们打成一片。唐队长在带领大伙开展手术的同时,还建议开设业务大讲堂,不仅队员们在医院给医务人员讲课,还把卫生保健的PPT送到偏远乡村,把防病防癌的PPT讲到当地的卫生局。唐队长更是用自己丰富的业务经验,博学的业务知识,影响着所有参与到外科工作的每一个人,他的睿智豁达感染着每一个民族,他的积极快乐影响着所有与他接触的朋友。
相逢何必曾相识
三个月,说短也短,说长也长,这道亮丽的风景在新疆播撒着友谊。唐队长带领着大家艰苦工作的同时收获着快乐。而今天,细数回味、仔细聆听,一切似乎历历在目,成为人生中难得又难舍的美好时光。 (李珊)
来源: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