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医生袁利:二次援疆 无悔选择

05.11.2015  15:11

  10月27日,北屯医院门诊楼“疼痛科专家门诊”里患者络绎不绝,这个成立不久的科室为西北边疆的患者带来了更多福音。

  坐诊的专家袁利是黑龙江省农垦北安管理局选派至十师的援疆医生,很多患者慕名前来就诊,但却很少有人知道,袁利是第二次进疆。再次援疆,为边疆各族患者解除病痛,实现医生的价值是袁利的最大心愿。

  2012年8月,袁利积极响应号召,来到十师一八五团医院开始为期一年的援疆工作。

  在援疆医生袁利的简历上有这样的介绍:袁利,主治医师,毕业于齐齐哈尔医学院,从事疼痛科专业,擅长主治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颈肩痛,肩周炎,带状疱疹神经痛,腰腿疼,腰间盘突出症,晚期癌痛等各种急慢性疼痛。

  疼痛已被现代医学列为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长期的局部疼痛会形成复杂的局部疼痛综合症或中枢性疼痛,使普通的疼痛变得非常剧烈和难以治疗,导致机体各系统功能失调、免疫力降低而诱发各种并发症,甚至致残或危及病人的生命。

  掌握这项专业技能的袁利在一八五团工作期间,尽心尽力为边境团场的患者解除疼痛。

  一八五团冬季漫长、风多雪大,很多干部职工因为劳作和气候原因,患上了风湿病、颈椎、腰椎病和关节炎,这些病症带来的疼痛令人难以忍受,大多数职工总是忍着、挨着、拖着,实在受不了才去医院接受治疗。

  在一八五团老人魏秀芬眼里,是援疆医生袁利给了她第二次生命。2013年4月,魏秀芬突发重病,当送到一八五团医院时,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几经昏厥。对于没有太多检查设备的一八五团医院来说,面对这样的患者,医生们几乎束手无策。“是不是心衰?”“没有具体的检查结果不好下结论。”医生们紧张地讨论着。病情不容多等,患者经不起耽搁。“很可能是肺动脉栓塞。”经过一番观察,袁利镇定地说。

  肺动脉栓塞是心血管和呼吸领域的急重症,患者会因为肺栓塞急性发作而突发晕厥、猝死,死亡率高达70%。袁利准确判断、进行及时抢救,将患者从鬼门关拉了回来。这在医疗基础差的团场医院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作为一名医生,用医术解除边疆人民的痛苦是自己的首要任务,也是最大的心愿。

  完成第一次援疆任务后,袁利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在一八五团工作的日日夜夜,回想着当地落后的医疗条件,惦念着淳朴的各族职工们。

  2015年8月,当组织上选派第四批援疆干部时,袁利又毫不犹豫地积极报名参加,两年之后再次来到十师。

  按照统一安排,袁利在北屯医院工作,他主动向院领导提出科室细化建议,得到肯定,组织并领导成立了疼痛科。疼痛科是2007年卫生部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新增的诊疗科目,属于麻醉科分支,主要针对头痛、神经痛、骨关节痛、癌性疼痛、组织疼痛等一系列疾病进行疼痛治疗。

  由于北屯医院缺少相关专业医生,长期未能成立,袁利的到来为北屯医院解决了这一难题。工作期间,袁利一丝不苟,用心为患者看病,尽自己最大努力减少患者痛楚。闲暇时,他将自己的专业知识悉心传授,为疼痛科培养专业人才。

  “世界上最有成就感的职业有两种,一种是艺术家,而另一种则是医生。将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成就感,这可能是我们医生在行医道路上艰难前行的最大动力。”能为患者换来新生、减除病痛,袁利认为这是最有成就感的事。

  采访中,袁利说,他更希望下基层去团场,因为曾经在团场医院的工作经历,他很清楚,基层的就医环境差,需要得到更多援助,他希望能够发挥足够的光和热,为边疆的医疗事业做出更多贡献。

  编后:一次援疆行,终生援疆情。袁利用自己的行动表现出援疆医生们用心援疆、用情援疆、用智援疆的伟大精神,十师人民不会忘记,他们就是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