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医生吴艳彬:有种幸福叫坚守
吴艳彬,现在身份是新疆富蕴县医院副院长兼影像科主任。5年前,作为医疗影像诊断领域的专家来疆援助基层医院建设。不料,自此与边城结缘。援疆一年半期满后,她毅然决然地留了下来。
吴艳彬的工作,就是通过X光、CT或核磁共振等方式,对患者疾病作初步的影像诊断,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的依据,这也是衡量一个医院医疗水平高低的重要参考标准。
但影像诊断中,“同病异影”或“异病同影”两种表征现象,一直困扰着多数从业者。也就是说,一种疾病,可能有不同的影像表现,或是不同的疾病出现相同的影像。
这就需要从业者具备深厚的临床和解剖基础,以及一双与众不同的“火眼金睛”。在此领域探索了20余载的吴艳彬,经过多重实践和积累,已成为绝对的权威专家。
吴艳彬初露锋芒,就在医院上下引起震动。一天,一位年近7旬的哈萨克族老太太,因腹痛不止,被送到了县医院。B超、CT检查过后,都查不出症结。家人想将老人转院到乌鲁木齐,但因路途遥远,怕有闪失而犹豫不决。
吴艳彬仅看了一眼影像,就断定老人患了乙状结肠癌,并建议老人可在县医院手术。由于诊断准确,老人及时得到了救治。
吴艳彬最擅长的,就是人体各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
一次,一位中年患者不知何因头痛难忍。年轻医生根据CT影像结果,判断患者出现梗塞,而临床则怀疑其患上肿瘤。两决不下,无法定论。
吴艳彬认真分析患者影像,确定是外伤致脑受挫。由于当时患者否认外伤病史,故转入新疆医大,这是一起非典型的疾病,只得采取对症的试验治疗方法。一周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复查CT明星好转,最终诊断为外伤所致脑挫伤。
根据吴艳彬提供的诊断,医院很快就制定了完善的手术方案,一次性根治了患者的病灶。
在吴艳彬的眼里,影像诊断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就像哥德巴哈那样,在一个个假象和设想中,不断推倒重来,从而探得究竟。
胰头癌手术,对于三级甲等医院而言难度也较大。如若手术失败,胰液外漏将导致胰腺自身消化,患者将有生命危险。
一次,一位患者腹痛不已,医生根据病人的病症描述,迟迟无法确诊。吴艳彬透过CT片仔细甄别后,认为病人患上了胰头癌。
通常情况下,胰腺癌的患者眼睛和皮肤,将出现黄疸。但该患者并未出现类似情况。幸好早期诊断确定了病因,患者得到了早期治疗。
从事影像诊断工作20余年来,吴艳彬一直保持着孜孜不倦的推究精神,那种由病理到影像再到临床的推理,对她来说是一种幸福的享受。每台复杂手术之后,她总会跑到外科去询问主刀医生,手术前的影像判断与真实病情是否相符。
尽管影像诊断不一定100%与患者病情相符,但吴艳彬认为自己的使命,就是尽可能压缩这个不确定性因素的比例。
在诊片过程中,吴艳彬经常运用由此及彼的推理推证方法,将患者的深层次病因都给寻觅出来。
一次,一名患者头痛。吴艳彬在给他做CT时,并未头痛医头,而是扩大诊断范围。后来,发现这名患者鼻咽部位软组织肿胀。她反复分析对比病灶影像,根据经验,确定患者得上了鼻咽癌。由于发现及时,治疗得当,患者病情很快就得到了控制。
援疆不到半年,吴艳彬在阿勒泰地区的名声大震。当地一位病人,患上了肝癌,一直采取射频消融的微创治疗办法。为了防止病情复发,每个季度就要到北京301医院复查。后来,听说富蕴县医院有位“神医”,就到县医院请吴艳彬帮他诊治。半年时间,这名患者两次发病,都被吴艳彬及时发现。当他将吴艳彬拍的片子带到301医院,专家们连连说,没想到一个县级医院的医生竟能达到如此高水平,真不可思议。
就在结束援疆任务前,一件小事坚定了吴艳彬留在边疆的决心。是时,影像科主任因身体不适退休,全科无一人具备上岗资格。“一个堂堂的县级医院,竟无一人具备影像诊断能力。”面对大家真诚的目光,吴艳彬心软了。让吴艳彬感动的是,为了留住她,县医院花了1200万专门为她买了一台1.5T核磁共振设备,并安排她担任副院长。就在一个月前,县委、县政府又奖给她一套专家公寓房和10万元奖金。
选择了边疆,就是选择了孤独寂寞。吴艳彬的家,在相隔万里之遥的东北。那里,有她魂牵梦萦的温馨的家。由于工作繁忙,她每年仅有一个月的探亲假。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吴艳彬天天都在重复着公寓到医院两点一线的生活。尽管800度的高度近视让她的眼睛时常酸痛不已,虽然影像科相当于一个幕后工作者,但吴艳彬认为自己最幸福。
闲暇之余,吴艳彬总要从电脑中调出成千上万张患者病灶的影像。与年轻的同事们一道破析病因、释难解惑,这成了她最大的乐趣。
一组数字兴许能揭示吴艳彬坚守边疆小县的真实原因:两年来,富蕴县医院日手术量不断激增,最多时一天能做十余台手术。由于综合救诊能力得到提升,县医院作为新疆自治区为数不多的代表,成为全国500家县级公立医院改革重点扶持医院。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存在的价值,我和边疆互相离不开。”吴艳彬说。(贾启龙、党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