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拜城县:温州援疆人才工作室“造血”本地人才

19.11.2014  14:05

温州援疆医疗队人才工作室师徒手把手带教。

    天山网讯(记者陈晓增 麦迪努尔摄影报道)这几天,面对从妇产科转到ICU的宫外孕且出现休克症状的患者,医生王鹏贺十分淡定,他能顺利实施锁骨下深静脉穿刺和有创中心静脉压测定两项新技术,判定其休克程度和需要输血、输液的程度,使患者转危为安。

    王鹏贺是新疆拜城县人民医院ICU重症室医生,这位来自河北的小伙介绍说,这一招是跟浙江温州援疆干部、他的结对指导老师龚昌要学会的。目前,全院有5人学会了这两项技术的综合运用。

  “龚主任教导我们,医生看病不能想当然,要抓住确定性的因素寻找病因,才能使诊断结论有据可依;要学会运用哲学原理中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才能使诊断结论系统化……”谈起跟随老师学习医疗技术,王鹏贺对此颇有心得。

  今年6月3日,第八批温州支援拜城医疗团队在拜城县人民医院成立援疆医疗队人才工作室,成员由4名副主任援疆医师组成,每人帮带徒弟2名。拜城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援疆医生、工作室负责人童海光介绍说,人才工作室成立后,全面实施培养帮带提升工程,为援疆医疗人员和医院各种医疗技术人员搭建沟通、学习、传授、帮带的载体和纽带,仅锁骨下深静脉穿刺和有创中心静脉压测定两项新技术填补了拜城县人民医院的空白。

  童海光告诉记者,今年他们来到拜城县人民医院工作后发现一个现象:青年医生每年参加执业医生考试,只有少量的人通过,有的3到4年也没有通过。究其原因,是由于他们学习方法不对头、没有系统地学习等原因所致。为此,童海光以援疆医疗队人才工作室为载体,从理论到实践,全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医疗教学工作。通过援疆医生和帮带学员的共同努力,今年该医院44名医务人员参加职业医生操作考核,37名顺利通过,考核通过率达84.1%。

  人才援疆不是顶岗打工,支医支教等工作需要结对帮带。援疆医疗队人才工作室,是温州智力援疆发挥援疆团队力量、扩大帮带影响力和覆盖面、力推人才工作室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为促使援疆干部人才发挥作用,温州援疆指挥部专门建立援疆干部人才传帮带机制,先后创设援疆医疗队人才工作室、温州援疆云工作室、援疆教师工作室,并出台相应的实施意见。目前,40名援疆干部人才已与拜城62名干部、医生、老师以及其他方面人才结对。

  温州援疆云工作室是今年6月在拜城县行政服务中心成立,由援疆干部、导师颜伟国和3名学员组成。下设学习交流区、教学示范区、成果展示区,通过云工作室平台,利用计算机、网络等载体和培训窗口人员,提高该中心窗口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力求通过传帮带培养3至4名专业网络技术人才,留下一支永不走的网络专业技术服务团队。

  颜伟国在云工作室的运作中,带领3名徒弟通过信息化整合技术,在行政审批系统里设计“一表制”模块,实现“土地证、房产证、契税完税证”三证联办机制;办理“一照三证”(工商营业执照、地税登记证、国税登记证和机构代码证)相关手续,在工商窗口填写一张表格,相关信息录入系统后,直接传到质检、地税、国税窗口,三个窗口收到信息后按照承诺时间办结。

  “原来要跑4个部门,现在只需到中心一个窗口,原来需48个工作日,现在只需5个工作日,即可领到一照三证。”颜伟国说。

  “温州援疆教师工作室”由温州援疆教师团队18名援疆教师在温州大学拜城实验高中成立,援疆教师组合实施学校管理帮带规范工程、班主任帮带提升工程、教学帮带青蓝工程、教科研帮带腾飞工程、心理帮带和谐工程五大工程,充分发挥温州援疆教师团队的引领示范作用。目前,通过援疆教师和35名帮带对象的共同努力,刷新了温州大学拜城实验高中高考成绩记录——2014年,本科上线641人,本科率达到79%,位居阿克苏地区第一。本地一批初中升高中的优秀学生自愿留在温州大学拜城实验高中就读。

  “通过创设人才工作室平台,开展人才培养、技术交流、课题研究、互学共进等活动,并加强各工作室之间的经验交流,将工作室打造成‘内藏锦绣的窗口、服务群众的平台、民族融合的阵地’。” 拜城县委副书记、温州市援疆指挥部指挥长狄鸿鹄介绍说。

  截至目前,浙江省在阿克苏地区8县1市和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共建设试点传帮带工作室24个,500多名援疆干部人才与本地600多名干部人才签订帮带协议书。经过半年探索,第八批援疆人才总结出“点对面”、“点对点”、“面对点”和“面对面”四种传帮带模式,工作室由此成为学习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辐射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