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涝,仅有预警还不够
16.06.2015 02:39
本文来源: 市政府
近年来,随着全球厄尔尼诺现象的加剧,乌鲁木齐这座“距离海洋最远的城市”,遭遇暴雨的几率也不断加大,加之受地下管网排水能力所限,“到城里看海”已经成了事实。交警部门的提醒再及时,建议再中肯,提示再周到,也改变不了人们必须冒雨出门的现实,路还得要走。抗涝仅有预警还远远不够。
诚然,城市内涝在国内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各地城镇化发展的步子越来越快,可地下管网尤其是排水管网的建设,却似乎总是慢一拍。我们总听说某地新盖了摩天大楼,设计和施工建设都超前许多年,却鲜有听说某地地下管网超前建设。这也充分凸显了“重显绩轻潜绩”的思想观念。
面对这样的恶劣天气,我们需要预警和提示,但这只是从一个方面给出的建议,而不能也不应成为管网建设者减轻相应责任的说辞。这次大家都不出门或绕道积水路段,内涝问题下回还会出现。
就像交警部门对17处路段的预判,是基于事实和经验,有关部门对我们这座城市发生内涝的原因,也早在工作中得到了结果:雨污合流、管径过窄、人为破坏、垃圾堵塞……这些都只是“一般现在时”的状态,要想彻底解决,必须要看到“一般将来时”。
从这些原因来看,造成内涝是综合因素,因此,要想解决,也必须通盘考虑、多方解决。尤其是把城市地下排水管网的建设,尽快统一纳入城市发展整体规划中去。同时,加大首府城市排水的雨污分流制建设,将眼光放长放远,把地下管网建设放在与地上建筑同等重要甚至更重的地位对待。
抗涝,仅有预警是不够的。解除城市内涝,不是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的“战斗”,它应该是城市规划、建设、执法等单位齐头并进的工作,是考验决策者是否具备远见卓识,更是体现城市良心的一个民心工程。
本文来源: 市政府
16.06.2015 02:39
乌鲁木齐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成果公示
乌鲁木齐市现有各类自然保护地8个,批复总面积127992.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