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专项淮河项目首创技术成果产业化创新体系 聚乳酸地膜有望破解白色污染

14.07.2016  16:46

  本报记者郭薇北京报道 在水专项“淮河流域水质改善与水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项目等科技计划的资助下,南京大学张全兴院士团队近日成功开发了生物质有机胍催化乳酸本体缩聚法的合成聚乳酸系环境友好材料,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了无毒的绿色聚乳酸生物可降解地膜产品。

  据悉,这一产品已在云南曲靖等6省11处布点进行实地覆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这个产品具有良好的增温、保墒功能,能满足农作物生长对地膜的需求,并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具有良好的可降解性。由欧阳平凯院士、蔡道基院士、钱易院士等组成的成果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这一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对于根本改变我国农业“白色污染”和打破国外同行垄断具有重要意义,并建议尽快实现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应用。

  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和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共同发起成立聚乳酸生物地膜产业化联盟,这标志着水专项淮河项目在创新探索重大科技专项成果产业化过程中取得了又一标志性进展。

  当前,我国石油基塑料的年消耗量已超过6500万吨,约占世界塑料消费量的1/4,位居世界第一。不可降解的一次性石油基塑料制品导致的塑料废弃物污染(即通常所谓的白色污染)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污染源之一。生物降解塑料与纤维是治理“白色污染”、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有效途径。

  据专家介绍,聚乳酸被誉为本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新型绿色环境友好材料,采用聚乳酸系环境友好材料代替石油基塑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南京大学“国家有机毒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率先开发成功的生物质有机胍催化法合成聚乳酸工艺技术的特色是:无毒、可代谢、催化剂用量少、无三废排放,属国内外原创性成果。

  据悉,水专项淮河项目组首创了“技术研发—成果孵化—联盟集成—平台推广”的全链式技术成果产业化创新体系。依托水专项关键技术成果,建立了水专项淮河项目成果在流域的转化推广载体8个,新创成果产业化应用平台15个,为淮河流域内外300余家企业节能减排、产业升级提供了专业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