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开发 稳疆兴疆:产业扶贫5年带动25万多贫困户
作为哈密市花园乡红旗村牧祥农牧扶贫专业合作社的一员,今年8月底,哈密市柳树沟乡柳树沟村的叶尔江·卡哈尔和其他83户贫困农牧民第一次领到了扶贫合作社的分红,每户1500元钱。
牧祥农牧扶贫专业合作社是哈密市近年来成立的9个扶贫专业合作社之一,目前已经与7个贫困村的507户贫困户签订了生产母羊托养协议,在此协议下,贫困户不承担任何养殖风险,每年定期分红。
今年是合作社的成员第一次分红,因为该合作社在扶贫工作中取得了有效成绩,哈密市授予其“哈密市产业化扶贫示范基地”的称号。这几年,在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后,叶尔江·卡哈尔和妻子在闲暇时间就打短工补贴家用,加上入合作社的收入,每年收入近两万元,他家已经彻底摘掉贫困户的帽子了。
借助扶贫专业合作社将贫困户的财政扶贫资金集中起来切实帮助贫困农牧民脱贫致富,哈密市在产业扶贫上做足了文章,而这仅仅是全疆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
自2010年以来,新疆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重大举措来抓,紧紧围绕农牧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目标,以培育壮大扶贫龙头企业为关键,以加快农牧民的组织制度和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通过政府服务、市场引导、龙头带动、农牧民参与,全区产业扶贫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近五年来,扶贫龙头企业项目覆盖4925个村,覆盖63.63万户,其中贫困户23.5万户,共安排4.96万农民就业,其中贫困人口2.9万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项目覆盖3021个重点村,直接带动贫困户25.16万户,企农联结成效明显。
数据显示,2010-2013年,新疆扶贫贴息贷款达446371万元,安排贴息资金13994万元,90%以上贷款用于企业流动资金收购原材料,所有扶贫贴息贷款项目都用于与贫困户利益联结的项目,主要通过收购贫困户农产品、安排就业、实施培训带动贫困户。
自治区扶贫办产业扶贫处处长屈华介绍,今年,自治区集中70%的财政扶贫资金发展林果等优势产业,推动杏等果品热风干房“短平快”项目落实,形成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初步建立起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机制。坚持龙头拉动、效益覆盖,进一步扩大企业效益对贫困户的覆盖面。
截至今年9月底,全区已下达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18559万元,累计拨付107622万元,已安排财政专项扶贫项目1736个,启动1736个,启动率100%,完工项目1298个。
在今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已安排农业、畜牧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庭院经济、手工业等产业发展方面的资金77904万元,占资金总数的73%,覆盖354个贫困村。
为贯彻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加快扶贫开发进程,更好地发挥企业龙头拉动和效益覆盖作用,加大贫困地区就业力度和贫困地区产业化扶贫进程。今年,新疆又新增了32家自治区级扶贫龙头企业,截至目前,新疆扶贫龙头企业规模已达到236家,扶贫龙头企业已经成为带动贫困户增收、增加就业、活跃一方经济的重要力量。
同时,今年又是新疆的“产业推进年”,自治区扶贫办因地制宜、量身定做多项产业推进扶贫开发措施,大力发展优质林果业、现代畜牧业及当地特色产业,积极培育手工业、旅游业,开发休闲观光农业、戈壁产业、都市农业,形成多元化产业布局和健康的产业体系。
全疆各地也围绕多元化产业布局做足了文章,例如喀什地区结合本地实际,构建了330万亩小麦、600万亩特色林果、280万亩优质棉花、180万亩特色种植及100万亩优质饲草料的农业产业布局,力促吸纳6万人就业的目标;哈密地区在沿天山一线的各贫困村以发展天山草鸡养殖、野生菌和晚熟杏种植为主,各扶贫农业搬迁开发区以发展牛羊育肥养殖、林果种植为主……
日前,自治区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赵国明明确要求,切实把产业扶贫作为提高农牧民素质、转变传统生产方式和实现贫困农牧民收入跨越式增长的突破口。把扶贫开发工作拓展到农户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中,大力实行产业化精准扶贫。同时加大对扶贫龙头企业的投资扶持和政策优惠,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王玉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