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让有限资源更精准指向贫困群众
新疆日报网讯 随着2020年渐行渐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图景正徐徐展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能不能如期实现,很大程度上要看扶贫攻坚工作做得怎么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现在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五六年时间,要打好扶贫攻坚战,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7000余万农村贫困人口,需要在5年多时间里摆脱贫困梦魇。
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已有的常规扶贫举措能否适应当前形势发展?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近日就此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
贫困地区面临5大突出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贫困地区,看扶贫、讲扶贫,对贫困地区发展非常关心。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有自然地理条件原因,也有社会历史原因。”刘永富分析,目前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五类。
——一是道路交通。经过多年发展,全国交通主网干线已经基本健全,但是贫困地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村组内道路还欠账很多。
——二是生产用电。现在生活用电基本解决了,但是西部贫困地区还有20%的行政村缺少加工生产所需的三相电,制约了当地产业发展。
——三是农村住房。目前国家对农村危房改造有补贴,但是农民自己还是要出大头,越穷的人越享受不到补贴、越盖不起房子,住房不安全是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四是教育问题。山里孩子每天要翻山越岭去上学,有的父母不得不搬到学校附近陪读。还有的贫困家庭孩子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出现因学致贫现象。
——五是医疗卫生。贫困地区缺乏医疗资源,小病扛、大病拖,最后全劳动力弄成半劳动力、半劳动力弄成没劳动力。一人得大病,全家跟着穷。
“对于扶贫开发,既不能盲目乐观,也不能垂头丧气。”刘永富说,确实全国还有部分地区十分贫困,特别是一些“犄角旮旯”的地方,地理环境、交通条件都不太好。
他表示:“但是,做总比不做强。我们不需要每一个村庄都通硬化路,这点即便是发达国家也做不到。但在有条件的地方帮一把、扶一下,就能解决一些问题。”
在刘永富看来,中央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扶贫开发的政策,关键在于落实,在于各级领导干部有没有把老百姓的疾苦真正放在心上。
“我们去贫困地区县城看看,发展情况还比较好,但是到底下的贫困村、贫困户走走,才能看到贫困的真面目。扶贫开发不是没有办法,关键是有没有苦干真帮。另外,需要全社会都动起来,形成扶贫开发合力。”
据统计,全国劳动人口多数具有初中以上学历,但贫困人口以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为主,其中文盲、半文盲比例接近14%。
“我看到一个贫困群众,问他为什么不出去打工?他说岁数大了,不敢出去闯了。问了下年龄,才40岁。可见扶贫要扶智,要从改变贫困群众的思想、眼界、观念入手。”刘永富说。
驻村干部“就是要住在村里,和老百姓一起干”
2014年,各级政府向贫困村派出了12.5万个工作队、驻村干部43万人,成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和“带头人”。
刘永富说,要让驻村干部发挥作用,关键是选对人。“你让单位的‘闲人’或刚参加工作的新人下去能行吗?本来农村工作就复杂,还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很可能是不知道怎么干,甚至形成老百姓不认识他、他也不认识老百姓的尴尬局面。驻村工作队不能像在机关上班一样经常回家,就是要住在村里,和老百姓一起干。”
谈到扶贫的具体手段,刘永富认为,今年开始推进的精准扶贫十大工程是有力抓手。
“比如整村推进工程,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来完善村组道路等基础设施、推进公共服务和发展特色经济,非常有效。再比如扶贫小额信贷,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何况贫困人口还不是英雄汉,给他们启动资金,就能给生计带来很大变化。还有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等,都能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扎实推进扶贫攻坚
除了这些“短平快”项目,一些惠及长远的扶贫工程也在谋划推进中。“像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工程,让贫困地区农民孩子免费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掌握一门实用技能。两三年后毕业当个技术工人,就能带动全家人脱贫。稳定就业的,还可以去城镇落户。这个项目我们计划每年培训200万人。总的思路是,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找到当地能发展的产业,就地脱贫致富;愿意走出去的培养成为城里急需的技术工人,走出去挣钱。我们还要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方实施扶贫搬迁,帮助他们‘挪穷窝’,并实现稳定就业增收。”刘永富说。
去年,全国扶贫系统完成了规模浩大的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刘永富认为,这是推进精准扶贫的根基。“以前没有建档立卡,扶贫政策大多数是漫灌,一享受都享受,一不享受都没有。像免费午餐计划,要通过进一步完善,让有限的扶贫资源更精准地指向真正需要的群众,发挥出最大效益。”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各地各有关方面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坚持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想一定能如期实现。”刘永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