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里县:持续“输血+发展”力摘30年贫困县“穷帽”

16.06.2016  05:56

  地处我国西北边境牧区的托里县,1986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这顶“穷帽”至今已戴30年。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脱贫攻坚时间表,2016年托里县要完成贫困县摘帽任务,贫困人口4091户、14366人全部脱贫。

  “我们不仅要提前脱贫,还要超标准脱贫。”托里县县委书记宿召兵信心十足地说,县里定的脱贫标准是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000元,超过自治区2855元的平均标准。

  集高寒山区、边远牧区、边境山区多个困难为一体的托里县,严重干旱缺水,生态环境脆弱,部分乡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导致一些农牧民长期处于贫困状况。这个看来扶贫挑战大、任务重的边境县城,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就实现摘帽脱贫,它的底气究竟从何而来?

  宿召兵告诉记者,作为贫困县,国家和自治区每年对托里的扶贫投入很大,持续的“输血”加上自我发展极大地推动各项事业的长足进步。尤其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托里县各项经济指标不断攀升,民生建设事业不断改善,为完成当前脱贫攻坚任务、摘下戴了30年的“穷帽”奠定坚实的基础。

  “十二五”期间,托里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8%,人均GDP翻了一番,累计民生投入是“十一五”的3倍。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是托里县委县政府的头号工作。宿召兵认为,从目标定位来看,脱贫攻坚的目的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提升获得感;从现实角度来看,脱贫攻坚不单是增加收入,实现贫困人口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出现因病返贫、因贫辍学,是摘“穷帽”、斩穷根的长远基础。

  宿召兵说,托里县能够摘帽脱贫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年“勒紧裤腰带”在教育、医疗方面的投入已经出现明显成效。

  之前,托里有两个突出的“外流”现象:学生到别的县市上学,病人到别的县市看病。高额的教育、医疗费用支出使不少家庭陷入贫困。为解决这一现状,托里县“十二五”期间加大对教育、医疗的投入,在新疆率先实现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引进国外先进医疗设备,在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上下大工夫。

  如今的托里县,学校和医院的硬件条件已今非昔比。县人民医院日前引进德国最新款的核磁共振和CT,老百姓“外流”就医数量明显减少;由县政府和援疆省市出资的学校里,基础设施现代一流,学生“回流”现象明显。

  托里县还想方设法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宿召兵举例,贫困人口在县里的新农合医疗报销标准是85%,剩余的花费政府财政买保险承担。看病基本花不了大钱,这样一来就减少很大一部分因病返贫的贫困户。

  “要断穷根必须要抓教育,只有让农牧民走出大山、掌握知识,才能永远脱贫。”教育扶贫方面,托里县也有自己的办法:出新疆上大学的每年补助9000元,在疆内上大学的每年补助4000元,中专和中职一年补助2000元。

  “托里摘帽脱贫不是拍胸脯、讲大话,国家和自治区30年的持续投入,加上托里县自我发展,为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宿召兵说,当基础性工作量变积聚产生质变的时候,实现脱贫目标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儿了。接下来的5个多月时间里,托里县将按照年初部署,稳步推进各项扶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