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里县开展农机维修服务能力调研

04.09.2014  10:23
          为了加强对农机维修市场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农机维修市场秩序,切实维护农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托里县农机局抽调精干人员,对全县农机维修行业进行了调研。
      一、新时期农机化发展特点对农机维修市场提出了新要求     
      1、目前,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39.5万亩,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03500千瓦,比上年同期增长4%;农机固定总资产达16899.33万元,比上年增长17%;小型拖拉机保有量为1034台,比上年增长2.9%,大中型拖拉机1424台,比上年增长3.19%,配套农具3110台架,比上年增长5%。特色产业机械推广也不示弱,适用于马铃薯和塔尔米种植收获机械逐年增长,完全替代了人工种、收模式。
      2、大量高新技术应用于农机对传统农机维修技术构成挑战。农机热刺激了农机工业的科技投入,大量现代科技成果得到引进和运用,如复杂的大型作业机械、联合收割机机械、塔尔米收获机、液压传动、收获系统等等,高科技武装现代农机的同时对农机维修技术提出了新要求,现有农机维修状况极不适应,这次调研了解到新型农机具出了毛病,但由于技术原因找不出病根,最后无奈只有花几千多元更换总成,代价的确太大。事实表明,农机维修技术要求将越来越高,维修越来越难。 
        二、托里县农机维修市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农机维修市场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农机化的发展,乡村农机维修市场也有升温的趋势。截止目前,托里县共有农机维修网点3个,为2个三级点和1个专修点:其中三级点主要从事常用农业机械的局部性换件修理、一般性故障维修以及整机维护工作;专修点主要从事农机电器修理、喷油泵和喷油器修理、曲轴磨修、气缸镗磨、液压系修理、散热器修理、轮胎修补、电气焊修理、喷漆等一项或多项维修业务。当前,大多数农机维修网点经营场所比较简陋,占地面积在50平方米左右,有的建简易的维修房间,有的露天维修;网点的主要维修设备及工具有电焊机、气泵、磨气门机,拥有车床、油泵试验台及动平衡机的网点1家,设备陈旧老化;现有农机修理技术工人6人,维修技术和设备相对滞后。   
      (二)农机维修市场存在的问题     
        1.从维修机构来看,正规的修理厂少,规模设备差的多。公有农机维修机构解体,主要由个体户承担,由于农机维修行业的微利性,农机维修懂行人才大量流失转行,很难找到有一定规模的维修机构。至2014年我县正规的修理厂没有一家,都是个体经营,一两间房屋,少则一个人,多则两三个人,而且没有一样与维修业务相适应的仪器和设备,是典型的小作坊修理。一台电焊机,一个台虎钳,一套气焊设备,几把扳手,完全靠手工操作,没有调试设备,更谈不上修理质量标准了。 
   2.从维修人员素质看,专业技术人员少,年龄普遍偏大,凭经验的人多。许多维修点人员都是农民出身,没有受过专门的技术培训,农机维修方面知识缺乏,机械、原理知之甚少,有的不仅不识图纸,而且连游标卡尺也不会使用,测量间隙凭手感,检查油嘴听声音。他们都是靠长期的经验积累,没有精度概念和质量意识,不懂零件的装拆要点,对零件强拆硬卸。随着农业机械的不断更新,这些经验远远不能适应农机发展形势的需要,对新型的农业机械高性能的机械维修更是束手无策。往往是一点小小的问题(如简单的电线接触不良、螺丝松动、气动压力不够等)都无法解决,必须等厂家或生产企业的技术人员来维修,对季节作业时间要求紧的机具影响很大。
      3.专业维修点少,兼营的多。许多维修点是搞焊接的或是修摩托车的,他们也照样搞农机维修,根本不考虑是否达到维修质量标准的要求,常常给机具留下了隐患。另一方面,他们又给农机维修的管理执法带来困难。由于他们挂的是别的牌照,领的是其他执照,属于超范围经营,不仅无法保证机械维修质量,同时也无法对其进行管理。
      4.有些农机手忽略对机具的维修保养。许多农机手对农业机械管理和维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农机使用中存在不按使用说明磨合保养,至使农业机械带病作业,零件超极限磨损,故障频繁,使用寿命缩短,最终是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严重威胁着农机的安全生产。 
      5.农机维修管理的人员不足,执法难度大。县农机局农机维修管理的人员仅有3人,且不是专业从事农机维修管理的人员,使维修管理队伍不很健全。另外农机部门在农机执法的过程中必须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取得联手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而这方面的协调有一定的困难。
      三、改善农机维修点的对策措施 
      从近几年农机化发展看,农机维修市场需求不是萎缩,而是增加了,特别是大中型及先进农机具的大量应用,迫切需要高质量、专业化的农机维修技术服务。农机产品性能提高、功能增强、科技含量增加,对农机维修人员的素质要求在不断提高,对维修装备的要求也在提高。同时,农机跨区作业的发展,提高了托里县农机使用的效率和效益,促进了农业生产向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的方向发展,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必然要求有配套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的农机维修服务、信息化远程服务等新的现代化服务方式。为此,我们提出以下措施:   
      1.加强农机维修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农机维修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使维修人员不仅懂得机械结构原理,而且懂维修拆装工艺,知道维修的质量标准。农机部门要加大对农机维修从业人员的监督检查力度,特别是县农机局要严格按照农业部、自治区的有关法规、规章,对农机维修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并按国家颁发的技术等级标准进行考核鉴定,合格者发给《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要帮助机工树立科学的观念,打消他们的侥幸心理,要让他们明白,技术的问题是个科学的问题,不能有半点含糊。 
      2.严格把关,持证上岗,坚决取缔超范围经营和无证经营。工商部门在审核营业执照时,首先要有农机部门核发的职业资格证和修理点合格证。工商、农机、技术监督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大执法力度,发现不合格的要坚决取缔,决不姑息,坚决维护政府的职能,确保农机维修市场的健康发展。 
        3.抓好农机维修的技术检测工作,把它做为加强农机技术监督管理、提高农机技术状态、恢复农机技术性能以及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工作来抓,各级农机维修网点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配备相应的量具、仪器和维修设备,经常进行自检,并定期送计量部门检验,从而实现农机维修网点的专业化和规范化。
   4.政府要加大投入。由于农机事业是公益事业,它注重的是社会效益。要建一个专业的农机修理服务中心,不是一、两万元就能解决的,这就牵涉到政府投入和扶持,要建立一个“国家政策为导向,农机部门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作扶持”的农机化投入新机制。一是地方财政要加大对农机的投入,对农机部门购置的农机具、维修设备等给予适当补贴。二是农机服务工作以农民为主,应得到政府引导和重视。 
   5.农机部门要积极主动,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农机部门的技术力量,通过推广培训、监理与维修相结合的办法,对机具未达到技术标准的,一律不予年检年审,从而把好维修质量关,不仅可预防农机事故的发生,同时又降低了维修费用,增加机手的收入,真可谓一举多得。   
      6.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管理法规,加大宣传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充分维护机工的合法利益,形成一个投诉有门、有诉必应,人人都关心农机安全的工作氛围。
        四、高新农机具维修服务区域中心站建设的设想
        近年来,大型作业机械、玉米联合收割机、塔尔米收获机、小麦免耕播种机等一些比较先进的农业机械进入作业市场,深受农民群众的青睐。但是,由于厂家售后服务能力有限,还未能建立固定的售后服务点和配件库,导致作业季节售后服务、技术指导及配件供应不及时,农机户有不满情绪。建议在选择交通便利、合适的地点建立高新农机具维修服务中心站,主要维修大中型农业机械和先进适用的高新农机具。维修中心成立后要加强与高新农机具生产厂家在技术培训、售后服务和配件供应等方面的合作,真正成为高新农机具维修和售后服务的主阵地,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带动其他维修点向正规化、专业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