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市扎实推进基层流动人口管理常态化
(记者 石磊报道)对流动人口留册建档、实行积分奖励机制、组建维稳安保志愿者队伍,这些都是乌鲁木齐市各社区在落实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常态化过程中采用的新方法、新举措,通过新方法、新举措,推进我市逐步形成了巡检排查、流动人口管理等常态化的维稳模式。
责任:《房屋出租人治安责任书》
沙依巴克区头宫社区的居民信息管理员,在核对最新的“流动人口留册建档记录”和“流动人口清查月小结记录”时发现,去年12月以来,需要补填的《房屋出租人治安责任书》有100多份。社区在制定流动人口留册建档制度时,增加了签订《房屋出租人治安责任书》的内容,通过明确房屋出租人的治安责任,掌握租住在辖区的流动人口动向。
沙区头宫社区居民余新好对记者说:“因为租我的房子是几个大学生,我比较了解他们,社区现在要求办《房屋出租人治安责任书》手续,我正在积极配合办手续。要不信息延误了,我还得被罚款。” 沙区头宫社区主任向宏志告诉记者:“采取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动态化管理,树立维稳常态化的意识,可以效率更高、方式方法更好地去开展工作。”
义务:维稳安保志愿者
沙依巴克区红庙子街道的“维稳安保志愿者”目前已有100多人,这些志愿者来自辖区200多家流动商铺,街道社区鼓励志愿者主动了解日常接触的流动人口,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目前,沙依巴克区在商业网点密布的街道或社区推广建立流动商铺维稳安保志愿者队伍,扩大维稳工作常态化的覆盖面。 沙区红庙子街道辖区商户任敏表示很愿意配合社区的工作,每天在她店里出入的人流量大概有上千,做好维稳工作,不但保证了辖区居民的安全,也是保证她商铺的安全。
用心:提供家的一样的感觉
今年2月开始,天山区二道湾社区向流动人口推行积分奖励制,生活态度积极、乐于帮助他人、主动配合社区工作的流动人口,都能够得到奖励积分,社区每周为积分高的流动人口赠送各类日常用品作为奖励。
天山区二道湾社区主任刘婷婷介绍:“我们在做好流动人口管理的同时,服务也是很重要的,给流动人口提供像家的一样的感觉,能让我们的距离拉得更近,更好地开展工作。”
目前我市将维稳工作常态化要求和服务流动人口,进一步改善民生的工作相结合,重点关注流动人口中老人就医、中年就业、子女就学等方面内容,将宣传教育工作融入流动人口的日常生活,从而达到管理服务长期有效,促进维稳工作常态化。
创新:流动人口“一条龙服务送到家”
在流动人口宣传教育工作中, 沙依巴克区平顶山社区采取“一条龙、送到家”的服务管理模式,赢得了辖区流动人口的认可,并在沙区四个重点复杂片区成功复制使用。
“一条龙、送到家”模式就是将流动人口宣传教育工作融入辖区流动人口的日常生活并覆盖各类群体。其中,“一条龙”就是平顶山社区设置的流动人口多功能服务站,当中有医务室、就业部、技能培训点、双语培训班、蔬菜副食品直销点以及社区学校,解决流动人口的日常生活、老人就医、妇女就业、中青年就业、子女放学后的管理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在为流动人口提供“一条龙”服务管理的同时,宣传教育工作实现了全覆盖。
记者采访时偶遇了前来调研的自治区流动人口宣传教育工作组成员、克州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古丽夏提·西尔艾力,她称赞:“这里的一条龙服务开展得非常好,做得非常到位,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一条龙、送到家”模式当中的“送到家”就是使宣传教育工作融入辖区流动人口的生产生活实际。平顶山社区设置的企业培训就业部,就让辖区的流动人口享受到了免费的技能培训,就近上岗。
艾热木妮莎·卡热尔是沙区平顶山社区打工者,他告诉记者,刚来乌鲁木齐时由于自己没有一技之长,很难找到工作,自从社区提供了免费培训,他每天都来学习,实现了就业梦。”
沙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陈少辉介绍:“目前已经对近200名就业困难人员组织了培训,通过培训,把企业引进社区,一边培训,一边培训合格的人员,到企业来就业,真正使流动人口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想法。”
“一条龙、送到家”模式还包括规范化双语培训。平顶山社区实施的“双语技能培训进社区”计划,在帮助居民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将“去极端化”等流动人口宣传教育融入课堂,每天3到5小时的培训课时中,至少有一小时的内容与流动人口宣传教育工作有关。
对于流动人口宣传教育,沙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再就业培训办公室工作人员付新建介绍:“要时刻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他们是怎么想的,有什么需求,我们可以从授课当中和他们交流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