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艺品小院帮居民创收

27.04.2015  11:56

                                                                                4月23日,在乌胡力汉?克里木家中摆放的学员制作的手工艺品。(本报记者魏向阳摄)
              (记者梁淑芳)4月23日,绿洲社区“博斯坦民间工艺坊”挂牌,这意味着辖区流动妇女不出家门,就可以学手艺、挣钱了。
              今年50岁的乌胡力汉·克里木是社区首批培训的18名学员之一。在社区工艺培训班学习了十天,已经出师的她如今成了“老师”,也开始教授其他少数民族妇女钩织技巧。
              在八道湾路乌胡力汉·克里木的家里,10平方米的客厅成了工作间,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映入眼帘。
          “免费教我们技术,毛线也是免费的。学了十天,手工费挣了335元。”乌胡力汉·克里木说,丈夫早年去世,她跟14岁的女儿靠低保生活,现在有了收入,感觉日子有了奔头。
              市文联驻绿洲社区第二批“访惠聚”工作组副组长巨芳说,工作组入户时发现,少数民族家庭中的绝大部分妇女没有收入,工艺坊设在居民小院,就是用骨干学员吸引更多的妇女走出家门,以增加居民收入。
              据了解,绿洲社区共有273户、743人,其中95%是少数民族。
              对于销路,巨芳说,目前正在与二道桥的几家服饰企业洽谈,为这些妇女搭建销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