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还是和平:乌克兰危机的未解之谜
新疆日报网讯 2014年2月22日,随着时任总统亚努科维奇被迫流亡,乌克兰政权一夜之间变了颜色。如今,乌克兰危机爆发已经整整一周年,尽管“新明斯克协议”签署,但和平的曙光并未破云而出。这场攸关多国利益、左右地区命运乃至国际局势的危机究竟何时才见尽头?本版特辟专题对此作一盘点与解读。
乌克兰危机:一场游戏一场梦
2月24日,乌克兰危机“诺曼底四方会谈”的四国外长在巴黎的法国外交部举行了会晤,就如何有效落实2月12日俄、德、法、乌四国领导人达成的“新明斯克协议”进行紧急磋商。而5天前,俄、德、法、乌四国外长已就同一主题进行过一轮电话磋商。法新社直截了当地把四国外长这次巴黎会晤称为是对“新明斯克协议”的“抢救”。
乌克兰危机仍不见尽头
2月22日,就在乌克兰危机爆发一周年之际,乌克兰首都基辅举行了10万市民参加的“尊严游行”,人们期盼国家早日恢复和平、稳定。德国总统高克、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等欧洲政要均到场力挺乌克兰现政府。但据乌克兰MIG新闻网站在游行现场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32%的被访乌克兰民众认为“这些欧洲领导人不是来支持乌克兰的,而是来反对俄罗斯的”,27%的被访乌民众认为“欧洲领导人无法影响乌克兰局势,因此对他们的帮助也不寄予什么希望”,24%的被访乌民众认为“欧洲领导人只是在礼节上例行公事而已”,只有17%的被访民众相信“这是欧洲对乌克兰的支持”。
乌克兰危机一周年了,但人们仍然无法预测这场危机何时、以何种方式结束。俄罗斯网络上有一个关于乌克兰危机的政治段子:“俄罗斯政府的所有官员都知道乌克兰政府应该怎么做,乌克兰政府的所有官员都知道俄罗斯政府应该怎么做,但可惜的是俄罗斯政府和乌克兰政府无法换位……”这个冷笑话道出了“乌克兰危机”的无奈。
乌克兰危机一周年了,但人们仍在追问乌克兰向何处去、乌克兰未来与俄罗斯如何相处之类越来越难解的问题。很明显,乌克兰去向已定、去意已决,但去期成疑。至于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关系问题,很显然,两个国家到了“在一起不容易,分开也不容易”的临界点。
欧洲大陆没有纯粹的赢家
乌克兰危机这一年来,人们在欧洲大陆上很难找到“纯粹的赢家”。
乌克兰无疑是最大的输家,乌克兰输掉的不仅是克里米亚,也不仅是乌克兰东部,还包括乌克兰的国家发展。乌克兰央行行长洪塔列娃2014年12月30日说:“2014年,乌克兰经济GDP增长为-7.5%。2014年是乌克兰自二战以来经历的最痛苦的一年。”乌克兰总理亚采纽克则坦言,乌克兰当前的任务就是“活下来”。他预测,乌克兰2015年的通胀率将达到26%。据乌克兰社会调查公司“研究与品牌集团”2月上旬公布的最新民调结果显示,49%的被访者认为乌克兰可能爆发“第三次广场革命”。目前对于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而言,不仅和平之路并不平坦,而且未来执政之路也不好走。波罗申科要想“攘外”必先“安内”,而目前基辅主战的亚采纽克和“右区”一直对“新明斯克协议”充满怀疑,所以这个“内”不仅指乌克兰东部,更指基辅执政集团内部。可叹波罗申科“做个富翁真绝代, 可惜非要做君王”。
欧盟则是无奈的输家。目前的欧洲,曾经的繁华已不再,经济危机虽已挺过,但仍深陷发展危机。欧盟本想通过把乌克兰这样的原苏联国家拉入自己的阵营为欧盟未来发展注入“新活力”,但未曾想这恰恰触碰了俄罗斯的“死穴”,遭到普京的“绝地反击”。为配合美国,欧盟不得不对俄罗斯实施多轮制裁,但这种制裁对欧盟而言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西班牙外交大臣马加略2月9日出席欧盟成员国外长会议期间证实,欧盟因乌克兰危机对俄罗斯施加的制裁导致自身出口贸易损失金额高达210亿欧元。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2014年年底就承认,欧盟援助乌克兰已接近能力极限。
俄罗斯虽占到了便宜,但也不算是真正的赢家。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普京瞅准了时机利用“俄罗斯之春”迅速拿下克里米亚,算占了便宜。无论是在2月12日的乌克兰危机“诺曼底四方会谈”谈判过程中,还是在谈判后达成的“新明斯克协议”中,各方均对克里米亚只字不提。俄专家对此评论道:“这暗示着欧盟至少已打算‘原谅’克里姆林宫在克里米亚事件上的所作所为,以换取莫斯科在乌东部冲突问题上的改弦更张。”但俄为自己在乌克兰危机中的“强硬表现”付出了不小的经济代价。自2014年3月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美欧对俄发起了多轮经济制裁,导致俄资本外逃、货币持续贬值、通胀攀升。而大幅下跌的国际油价也让俄经济雪上加霜。2014年俄GDP增速仅为0.3%。俄经济发展部部长马柳卡耶夫1月31日对媒体透露,据该部最新预测,俄经济在2015年将萎缩3%。很显然,普京必须维持自己在乌克兰危机中的“胜势”,而这一政策的外交和经济成本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加大。
如果说乌克兰危机有赢家的话,那便是在大西洋西岸隔岸观火并时不时煽风点火、火上浇油的美国了。利用乌克兰危机,美国让欧盟与俄罗斯的芥蒂越来越深,重塑北约并迫使欧盟在安全问题上不得不愈加依赖美国,同时又打乱了普京的战略规划和俄罗斯发展的战略节奏,让美国自己有更多精力来实现其“亚太再平衡”战略。因此,即便各方签署了“新明斯克协议”,奥巴马仍未放弃对乌提供武器援助的选项,美国人并不想乌克兰危机真的这么容易就平息了。
乌克兰已经“巴尔干化”?
那么乌克兰危机向何处去呢?美欧专家开始在地缘政治辞海中寻找那些可能与其相似的案例,从1914年的萨拉热窝到1938年的慕尼黑,从1961年的柏林到1962年的古巴,但似乎都难以找到最为相像的历史桥段。美国战略家布热津斯基为乌克兰开出了“芬兰化”药方,即保持乌克兰的中立化。但俄罗斯专家则指出,乌克兰其实已经“巴尔干化”了。无独有偶,波兰外长谢蒂纳2月25日表示:“乌克兰危机的冲突规模与上世纪90年代的南斯拉夫很像,乌克兰战争已外溢出其国境线,这需要美国、俄罗斯、欧盟等国际玩家来决定其命运。”
实际上,乌克兰已成为欧洲大陆上一道深深的伤痕,而且是一道很难愈合的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