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进城买楼房!”
11月22日,寒冷似乎忘记了光顾精河大地,蓝天丽日下的乡村牧区,一派宁静祥和的景象。笔者先后来到精河县托里镇、八家户农场的牧民定居点采访。所到之处,看牧人老少或悠闲或忙碌的身影,听各族村民畅谈生活的美好和期望,笔录点滴细节,心生万千感慨,便着力去感受那前所未有的“变化”之中的内涵。
在八家户农场牧业四队,笔者跟随农场领导,首先来到哈萨克族牧民贾那提·阿布力孜家里访问。
今年33岁的贾那提,或许是常年劳作、生活在牧区的缘故,眼神里流露的是牧区青年的成熟与豁达。
和新疆其他少数民族一样,哈萨克人也是十分好客的民族。看见我们一行人来到家里,贾那提的妻子立刻在炕上铺了餐单,摆上馕、点心和干果,转身就给我们一碗一碗地兑茶上茶。说起家里的生产生活,贾那提打开了话匣子,指着才入住一年多的“定居兴牧”新房介绍说,60平方米的砖混结构房屋,加上暖圈、库房、院落围墙等设施,国家和湖北援疆专项资金出资7万元,牧民个人出资4万元,就建成入住了。
“我们住上了这样暖和结实的房子,牛羊也住上了暖圈,这样好的事情,我做梦都想不到呢。”贾那提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
接着贾那提的话茬,精河县水管处住八家户农场牧业四队干部沙尔山介绍说,他们这一带自然条件差,土质盐碱化程度严重,过去建设的土木结构房屋,墙体三两年就被盐碱侵蚀得朽了,建造房屋及牛羊圈舍,就成了当地牧民经常性的生产、生活开支,增加了不少经济负担。
“盖新房子,国家给补助;使用集体的草场,国家还有补助;孩子上学、大人小孩看病,国家都有补助。这样的好事情天上不会掉下来,我们牧民的好生活都是共产党给的!”说到激动处,贾那提的脸色红润起来。虽然家里200多只生产母羊,前两年每年都给他们一家人带来将近10万元的收入,但是贾那提并没有知足。他说:“今年羊肉掉价太厉害了,我入冬时候卖了60多只羊,收入比以前少多了。”他表示,要借助定居院落的基础设施,秋冬季节扩大牛羊育肥规模,学习科学养殖技术,明年把收入提高到10万元以上。
“我还想今年或者明年到精河县城买一套漂亮的楼房,给儿子上学住;还想让媳妇再生一个娃娃,最好是一个丫头……”说这话时,贾那提脸上洋溢着份幸福的神情,也感染了我们。(通讯员 蔡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