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年:立体交通构筑腾飞“跑道”

25.12.2014  03:54

  

          10月25日,克南高架东延工程全线贯通正式通车,对于充分发挥“”字型快速路作用,完善主城区快速路网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乌璐木齐晚报资料图片)

          24日早9时,家住西山陶瓷厂的于东阳像往常一样驾车出门,穿过乌奎连接线,驶下新建的西山高架桥,穿过隧道后,在马料地街上匝道口再上桥。20分钟左右,于东阳就来到了上班地点月明楼市场。

          “呦,大西山深处的居民也来这么早,路通了就是任性啊!”见于东阳比自己来得还早,同事王明调侃道,两人边说边迅速将客户订购的货品装箱打包,按照客户要求,在10时前将货品发了出去。

          西山高架二期工程全线通车已有1个多月,于东阳有时回想起修路时堵车堵个把小时是家常便饭,现在20分钟就能轻松上下班,客户需要订货自己能随时将货品发出,道路畅通带来的便捷,让于东阳还有些不适应。

          “这三年,‘田’字路工程让首府交通有了很大变化,尤其是西山人民体会更深,老百姓出行便利了,幸福指数提高了。”于东阳说道。

          ”田为民展现“乌鲁木齐效率

          2012年,市委、市政府积极谋划“”字型快速路路网并开工建设,惠及中心城区方圆50平方公里200万左右人口。

          去年,“”字型快速路网建成通车后,乌鲁木齐形成了东西联系紧密、南北畅通的城市快速路网格局。今年10月25日、31日,克南高架东延工程、西山高架二期工程相继全线通车,首府交通版图上,一条贯穿城市东西的立体长廊傲然挺立,南来北往的车辆通过两条延伸的臂膀开进“”字路,标志着整个“”字型路网有效、快速地与外围区域道路衔接。

          今年,首府机动车保有量突破72万,机动车数量以每年22%的速度增长,远超11.1%的道路年平均增长率。

人心齐,泰山移,在建设人员夜以继日的辛勤努力下,市民身体力行的支持下,总长32.35公里的“”字路工程全线贯通。

          如今,“”字型快速路桥上有桥,隧道上有隧道,49条匝道可与桥下相接、与桥外相连,实现了立体互通、快速便捷的城市交通。

            据测算,“”字型快速路建成后,中心城区道路通行能力提高了30%以上,有些路段通行能力提高50%以上,打通了城市的交通大动脉,乌鲁木齐市正式向全新的高架时代、地铁时代迈进。

          不只是“”字路工程,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一系列重大交通工程,不断向世人展现“新疆精神”引领下的“乌鲁木齐效率”。

          公交优先”让出行更便捷

          下雪天怎样出行才能上班不迟到,以最快速度到达?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建议:搭乘BRT。

          近年来,首府秉承“公交优先”理念,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开通BRT新线路、大站快车环线快客、增开社区巴士等,依靠发展公交,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的拥堵问题。

          自2011年开始,首府常规公交线路由128条增加至155条,公交车3634辆增加至4233辆,每天有超过40万人次享受BRT带来的便捷,4000多辆公交车穿行在大街小巷……公交出行人数达到250万人,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30.25%。

          今年,乌鲁木齐首次尝试开通社区巴士,解决市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社区巴士开到了家门口,上班上学更方便了,不用再像以前那样步行2公里才能坐上公交车了。”家住众泰社区的邓凯军说。

          路网结构日趋完善,首府许多私家车车主更倾向于选择走高架行驶,既快捷又将更多的地面道路行驶空间留给公共交通,为公交提速。

          不仅仅在地面,今后首府将逐步形成地上、地下快速通达的交通体系。4月底,轨道交通1号线开建,总投资约216亿元,南起三屯碑,终点为地窝堡国际机场,沟通了老城区、高新区(新市区)和主要对外交通枢纽。它的建设能有效缩短城市南端与北端的距离,为中部“蜂腰”地段提供强大的公共交通运力支持。建成后,现有的BRT线路将通过线网局部优化调整和延伸服务,对轨道交通的客流形成必要的补充。

          “以后乘坐地铁1号线,去机场接人、去铁路局购物、去植物园赏花、南湖公园放风筝,那都是分分钟的事儿。”按照规划,2018年,首府将建设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快速公交(BRT)为支撑、常规公交为主体,其他交通方式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建成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为全国其他同类型城市,特别是高寒地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