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政良策成就谋事创业——首府荣膺幸福城市评论二
上下同心,其力铄金。这话放在乌鲁木齐成为“幸福城市”就意味着政府、企业、百姓等多方各尽其责,政府做自己该做的事儿――不断推出善政良策,打造群众创业和生活所需的优良环境和肥沃土壤;百姓做自己该做的事儿――谋事创业成就自我,无论谁在做什么,全城上下目标一致,那就是要把乌鲁木齐建成新疆的首善之城。刚刚过去的“十二五”,乌鲁木齐用完美答卷印证了这一点;而下一个五年――“十三五”,乌鲁木齐将继续用行动来款款诉说――上下同欲者胜:全城上下,以“幸福”为目标,以信任为基础,以民生为船舶,以努力为船桨,破浪而行,划向幸福的彼岸。
这样的自信和底气来自于实干和业绩,而业绩的取得来自于善政良策的不断推行和完善。刚刚过去的五年,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以宏大的眼界和格局、胆识和气魄,创新工作方法,在干部队伍建设、民生工程建设、体制机制创新、优化软硬环境等方面种出了花,也结出了果。十个方面工作走在了全疆全国前列,就是乌鲁木齐市委在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取得辉煌成就的缩影。
为政之要首在用人,用人之要重在知人、识人和择人。乌鲁木齐十个方面工作能走在全疆全国前列,离不开一支努力发挥主体作用和顽强拼搏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近年来,市委坚持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第一政治保障,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连续七年开展“群众满意好班子”创建活动。通过争创“群众满意好班子”,领导班子强不强,领导干部行不行,工作成绩实不实,廉洁自律严不严,监督和评判权掌握在本单位干部群众手中,由群众说了算。每一名领导干部都不同程度地感到压力和动力,积极主动地用心想事、用智谋事、用力干事,形成了廉洁勤政、奋发有为的良好局面。七年来,全市县级单位“好班子”入选率由2009年的50.4%提高到了2015年的96.03%,成为乌鲁木齐取得巨大成绩的动力之一。用权为民、用智谋事、廉洁勤政,已经成为全市政治新常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疆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稳疆兴疆的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坚持人往基层走、钱向基层花、劲往基层使,全市839个社区均达到“十有”标准。
自2009年起,乌鲁木齐市加大对基层的人财物投入,完善街道社区组织体系,巩固社区“十有”条件,通过“十有”夯实社区建设。实践证明:“十有”社区让小社区发挥了大作用。如今,乌鲁木齐市各个社区不仅有了基层维稳的硬实力,也有了服务群众的软实力。在中亚南路街道卫星路社区的“图书银行”内,居民们忙着借阅图书;在天山区建工大院社区,居民们一早就来到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在按摩椅上按摩后,再来下盘象棋……一个个鲜活的社区场景,一幕幕温馨的社区画面,已经成为居民幸福生活的一部分,他们由衷地说“社区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家”。
然而,城市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方方面面的考验和问题不断涌来,时时考验着执政者、管理者的智慧和勇气。2010年5月17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对乌鲁木齐提出两项任务:做大做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抓好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乌鲁木齐找准解决两大任务的体制机制障碍,以大智慧和大气魄,亮出了大手笔:2011年,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别与相邻的头屯河区、新市区合并,在西部地区率先打破了开发区和行政区的体制障碍,推行“区政合一”。“区政合一”带来了发展的大跨越,2013年,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成为全疆首家工业总产值过千亿元园区;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成为全疆首个财政收入超百亿元园区。
两大园区的大发展,离不开乌鲁木齐市为企业发展打造优良的软硬环境的系列举措,通过精简行政审批手续、多措并举降低企业成本,让企业的发展壮大如鱼得水。乌鲁木齐大刀阔斧变化变革:建立“大政法委”和“大建委”体制,构建社会管理新格局;变规划“六支笔”审批为“一支笔”审批,实现了规划土地市级统一管理;创新投融资体制,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
企业发展了,政府的“钱袋子”鼓了,由此带来的是全市民生的极大改善。2011年以来,乌鲁木齐持续实施“民生改善年”活动,在改善民生的举措方面,亮点频频:小到市民“菜篮子”、开通BRT快速公交,大到“田字路”建设、“蓝天工程”“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就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乌鲁木齐市改善民生11个方面100件实事,最亮眼的一个数据就是推动就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创业带动就业,各个区(县)结合实际纷纷推出特色创业孵化器:天山区和水磨沟区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迎宾桥社区草根创业基地……这些良好的创业软硬件必将为幸福城市的未来插上翱翔的翅膀!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十二五”的篇章已然翻过,“十三五”正向我们昂首阔步走来,让我们在这个充满创业活力与激情的时代,共建共享幸福未来。(史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