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力旦公司成为我区首家国家级非遗保护基地企业
本报乌鲁木齐12月27日讯 记者玛依古丽·艾从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获悉:12月25日,新疆锡力旦科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顺利通过“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评审会,成为我区首家获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的企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评选要求十分高,首先保护实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其次保护工作取得突出成就,并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取得科研成果,代表性传承人或工艺美术大师是企业法人。目前,全国通过评审的企业不到20家,新疆锡力旦科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是新疆首家入选的企业。
新疆锡力旦科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系自幼研习锡伯族传统弓箭制作技艺的锡伯族弓箭制作技艺传承人伊春光先生协同家族传承人伊陈永,在前期运行的“锡力旦”弓箭制作社、乌鲁木齐锡力旦民族传统科技文化研究中心的基础上成立的,将锡伯族角弓、满族角弓、尼雅式东汉弓、藏式角弓等传统弓的技艺完整地传承下来,并逐步恢复了传统弓箭生产器具和弓箭辅件。并结合旅游市场的需求,开发研制出了不同材质的帝王弓(第一代和第二代)、霸王弓、九族弓、瑞祥弓、龙神弓、虎威弓、武士弓、藤蛇弓等。该机构非常重视传统技艺人才培养,目前已培养了20余名热爱传统弓箭制作技艺的青年人才,为传承弓箭制作技艺、弘扬中华弓箭文化做出来贡献。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可以获得首期20万元的资金,用于梳理并出版各研究基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研究成果专著,下一步还会根据各研究基地的实际需求,继续提供后期资金。除了资金支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还将派出专家学者深入这些研究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沟通、交流,对他们进行专业性指导,促使遗产保护实践和保护研究更好地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