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里的新疆情怀
利用新媒体和自媒体的阅读便捷、普及率高的传播优势和社交属性,20 万下基层的干部打造出了一个另类舞台。在微信中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展现着最真实鲜活的一面,诉说着新疆的富饶与温存。
几天前,一则“新疆村警一颗甜枣‘换’50万元赞助”的信息,迅速传遍微信圈。
原来,新疆小伙儿孙志博在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的舞台上,为给村里筹集50万元的防渗渠修建资金,特意将从村里带来的红枣、核桃等特产,送给了“梦想大使”周立波及现场人员品尝,最终圆梦。
面对记者的采访,这位来自阿克苏拜什吐格曼乡托万克格西木艾日克村的年轻村警坦露真言:要修的渠道一共4公里长,目前筹集到的50万元,只够修1公里。孙志博表示,希望能有更多的人通过微信给予村里资助,或者提供低价的建设材料。
3月6日,网友“美丽人生”发帖称,和田县罕艾日克镇托尕依村有几十年的蔬菜种植经验,主要以大白菜、白萝卜、胡萝卜为主,是纯天然无公害的“绿色蔬菜”。如有购买意愿的,可联系和田地区人口计生委“访惠聚”工作组。并留下联系电话和邮箱号。“美丽人生”就是工作组成员顾莹苏。
今年2月27日,作为“访惠聚”活动第二批下派干部,住村后,顾莹苏和队友们每天都在为村里的“大白菜”操心。
全村1200多人,几十年来一直靠种植销售白菜、萝卜生活。可今年,白菜萝卜的销售情况却不容乐观。截至工作组入村,全村还有500吨大白菜和800吨萝卜没卖出去。
借助微信,顾莹苏并不是第一人。
2014年4月,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住村工作组的队员们,就曾通过公众微信平台,为和田皮山县乔达乡巴什拉克比纳姆村的村民胡杜尤木“全球找鞋”。
胡杜尤木生就了比姚明的53码还大三码的脚。由于脚太大,鞋子实在不好买。胡杜尤木平时要么穿着塑料拖鞋,要么就干脆光脚下地干活。夏天还好说,到了冬天实在太冷,就只能窝在家里无法出门。
最后,大家把这个消息发布到了微信圈。帖子一出,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大洋彼岸的许多“陌生人”开始寻朋友、找鞋厂,千方百计让这位56码大脚的新疆和田农民摆脱“赤脚生涯”。有内地制鞋厂表示愿意帮他免费“做一辈子的鞋”,有网友表示自己家的老人愿意替他做布鞋,也有来自国外的网友愿意帮其在国外买鞋。
目前,新疆在全区范围开展的“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投入资金22.6亿元,完成9198个民生建设项目,帮扶重点户、贫困户52.2万户。大规模的“访惠聚”活动己经成为新疆精准扶贫的平台,也使得新疆贫困家庭增收呈现新常态,精准扶贫政策措施得到很好的落实。
在今年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今年,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难度再大,今年也要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
精准扶贫,贵在“精准”。而在“访惠聚”活动中,住村干部们利用微信这种现代化信息手段,在精准扶贫上“大展拳脚”。
张永亮是2014年自治区发改委住喀什地区英吉沙县托普鲁克乡第5工作组成员,他所住的村叫克力皮群村。过去的一年间,他共发布了165条关于住村工作的微信,有70条被“最后一公里”微信平台、新疆日报等媒体采用。
南疆初冬,气温渐降。看到学校里孩子们单薄的衣着,张永亮将需求冬衣的消息,通过微信平台发布了出去。
2014年11月18日,征集冬衣的消息发布。
11月22日,一个来自湘江之畔——张永亮的母校、长沙理工大学的包裹就到了。一位叫杨力君的老师,自费负担了738元的运费,将包裹送到了塔里木盆地西缘的英吉沙县。
一个月后,张永亮又收到了一个来自山东聊城的包裹,落款人叫“徐宝宏”。没有任何其他信息,张永亮至今甚至还不知道对方是男是女。
2015年1月21日,一位老师通过微信,辗转联系到了张永亮。
“小张你好,你们那里还需要冬衣吗?”在得到确定的答复后三天,对方发微信通知张永亮:“衣物已寄,请注意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