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贤: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资料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新疆日报记者卢民一摄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1月在云南考察时强调,一定要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动摇,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下功夫,在提高创新能力上下功夫,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在深化改革开放上下功夫,扎扎实实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子来。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张春贤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顺应了沿线各国“搭上中国经济快车”的愿望,是一项造福沿线各国人民的大事业,充分体现了我国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继承和弘扬了古丝路精神,顺应了沿线各国“搭上中国经济快车”的愿望,是一项造福沿线各国人民的大事业,充分体现了我国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中央明确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战略地位,这是新疆的重大历史机遇,我们按照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要求,着力把新疆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文化科教中心和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医疗服务中心。
目前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兰新高铁建成营运,丝绸之路北通道、南通道铁路项目已开工建设。去年开通了乌鲁木齐到哈萨克斯坦、土耳其、格鲁吉亚的货运班列,今年即将开工建设“乌鲁木齐集装箱中心站”,并推进建设中欧班列集结编组中心和进出口货物分拨中心。中国—亚欧博览会、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等经济文化交流平台的辐射影响力越来越大,周边国家到新疆留学、旅游、就医疗养的越来越多。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企业是主体、市场是关键、共赢是目标。目前,新疆一些企业已在周边多个国家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一些企业在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印度等国建设了工业园区。一批企业入驻新疆,并以新疆为基地辐射中西亚和欧洲市场,新疆正在成为新的进出口产业聚集区。疆内和疆外的企业联手会有更大的潜力和空间,实现互利共赢。我们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努力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实施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报记者 戴 岚整理
李建华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以有限财力守住民生底线
李建华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宁可在其他方面少投入一些,宁可让干部多吃点苦,也要始终保持民生的投入不减、民生工作的力度不减、城乡居民的收入不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宁夏是欠发达省区、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落后,财力十分有限,但这不能成为民生水平滞后的理由。这些年,我们宁可在其他方面少投入一些,宁可让干部多吃点苦,也要始终保持民生的投入不减、民生工作的力度不减、城乡居民的收入不减,把新增财力的7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只要坚持以百姓之心为心,用心保民生、用力抓民生,小省区也能办成大民生。
群众要致富,首先看收入。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紧紧围绕增加群众收入这一核心,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大力推进创业就业,支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让群众有稳定的收入。在群众增收问题上,抓与不抓不一样,定一个能够跳起来够得着的目标,有利于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这些年宁夏的城乡居民收入高于经济增速,老百姓心里高兴,干部也感到欣慰。
贫困群众脱不了贫、致不了富,不能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我们各级干部就是失职。各级党委、政府要把脱贫致富作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创新思路方法,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特别是针对贫困群众贷款难、发展缺资金等问题,要动员金融机构、社会团体等力量,为群众发家致富提供资金保障。这几年宁夏实施百万贫困群众扶贫攻坚工程、35万生态移民工程等,全区贫困发生率大幅下降。
社会保障是民生的网底工程,我们要重点在普惠性、机制性建设上下功夫,在补齐短板、提标扩面上下功夫。这些年,宁夏在全国率先推行“先住院后付费”诊疗模式,连续三年提高居民医保水平,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全覆盖经验在全国推广,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走在了西部乃至全国前列,以有限的财力守住了民生的底线。
本报记者 徐运平 朱 磊整理
周本顺代表(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借协同发展良机 走绿色崛起之路
周本顺代表(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全省上下正在把创新发展作为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主线,走绿色崛起之路已成为全省人民的强烈共识
对河北来说,既要调结构、治污染,又要稳增长、保民生,这是一个十分尖锐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是我们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人代会审议时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我们只有坚持创新驱动,才能在协调稳增长和调结构中闯出新路子。现在,全省上下正在把创新发展作为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主线,走绿色崛起之路已成为全省人民的强烈共识,建设全面小康的河北、富裕殷实的河北、山清水秀的河北已成为全省人民为之共同奋斗的目标。
推动创新发展,核心是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河北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传统产业比重大,不仅影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而且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我们坚持有中生新,推动传统产业向高中端迈进,“让老树开出新花”;坚持无中生有,使新兴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让新芽长成大树”。最终目标是,加快改变“两高一低”的传统产业结构,构建绿色、循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把短链条的变成长链条的,把低端的变成高端的,把污染的变成干净的,把不赚钱的变成赚钱的,把落后的变成先进的,把幼小的变成强大的。
推动创新发展,关键是抓住并用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机遇。对河北来说,需要借助京津的优势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科技、人才、资本的优势。河北环绕京津,不存在缺技术、缺人才、缺资金的问题,根子在于转变思想观念,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做到近水楼台先得月。
我们借力京津推动创新发展,就是把京津的科技人才优势变成河北的新兴产业优势,把京津的服务需求优势变成河北的服务产业优势,把京津的金融优势变成河北的资本优势。目前已呈现出协同发展与创新发展良性互动的态势,这将对河北的转型升级、绿色崛起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