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头屯河区)坚持机关干部“一线”工作制
开发区(头屯河区)坚持机关干部“一线”工作制
丢掉“官气”接地气 俯下身子聚人气
新疆网讯(记者李志刚)同样的一身作训服,同样晒得黝黑的脸庞,这是开发区(头屯河区)广州街社区下派干部田雨和喀什西路社区下派干部郑元超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他们是开发区(头屯河区)200名下派干部中的一员,也是“一线”工作制的缩影。
干部入户“狗不咬”
“田干部,又来串门啊。”10月22日,广州街社区一名居民热情地与田雨打着招呼,就连他的宠物狗见了田雨,也上前摇着尾巴以示友好。
39岁的田雨是开发区(头屯河区)环保局的工作人员,原本接触的服务对象以企业为主。
广州街社区是今年中亚南路街道新成立的社区,群众基础工作相对薄弱,入户收集民意成了下派工作组的首要任务。为了保证下派工作能做到实处,开发区(头屯河区)制定了《工作组日常管理制度》,严格要求下派工作组沉到一线,扎实做好下派工作。
面对相比机关稍显拥挤的社区办公室和处理不完的家长里短的小事,田雨坦言,起初真有“不求过得硬,但求过得去”的思想。可时间长了,想法也变了。
“无论是社区书记、主任,还是一般工作人员,他们的干劲和精气神都深深地感染了我。”田雨说,社区书记仅用了36小时往返甘肃奔丧,社区主任低烧30天仍坚守岗位……
田雨作为下派工作组组长,他结合《工作组日常管理制度》,完善下派工作例会、学习、请销假制度,形成倒查机制,并主动认领党建、环境卫生、维稳等工作岗位,要求下派工作组人均承担50户以上的包户任务。
脚底勤快了,入的户多了,自然也对老百姓的事清楚了。田雨一直把自己入户“狗不咬”的故事当做玩笑讲给朋友,而这背后是真心为民办实事的写照:改造兴城花园小区800平方米坑洼路,扩建老旧管委会小区道路150米,为小区种植爬山虎、榆树4000余株……
下派又见上访户
“郭大姐,我们又来看你了。”10月22日,喀什西路社区下派干部郑元超像往常一样,走访包户居民,郭大姐就是其中一个。
“我和她2011年就认识了。”郑元超是开发区(头屯河区)信访局的工作人员,因为一起信访案件与郭大姐相识。
郭大姐今年38岁,原本在一家企业做工,因工受伤后,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后来企业倒闭买断了工龄,郭大姐对企业的补贴一直不满,便开始上访。
“她经常来信访局,我接待过多次,企业确实是按照政策补贴,我给她讲解过很多次。”郑元超说。
曾经,郑元超一次次地给郭大姐讲解政策,甚至认为这样的信访群众有点无理取闹。今年5月,当郑元超在下派期间再次遇见郭大姐时,他的想法彻底改变了。
“她家确实太困难了,一个人带着孩子,身体还有残疾,解决她上访难题应该以内心疏导和关怀帮扶为主。”郑元超给记者拿出一本厚厚的调研册,这是他在社区成立司法信访惠民工作室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将人民调解和信访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基层一线,矛盾化解在基层,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居民。”郑元超说。
郭大姐在社区和下派工作组的帮扶下,开了一个小店,生活有了保障,也再没有上访过。
“心里的疙瘩解开了,还上访干啥,现在就想好好谢谢他们。”郭大姐说。
郑元超关于在社区成立信访惠民工作室的可行性报告得到了自治区相关部门的认可,将在社区率先试点,配备专(兼)职调解员、信访接待员,并成立法律顾问团,做到矛盾纠纷“大事不出社区,小事不出家门”。
“不走出机关,也许不会理解‘人无难事不上访’的真正含义。”郑元超说。
短评 好制度要落实 转变观念是关键
干部入户“狗不咬”、下派又见上访户,是开发区(头屯河区)“一线”工作制引发出的故事,但这项工作要落到实处,关键要转变观念。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一个人的思想直接决定了他的行为,下派干部是否真正树立群众观念,决定了他对待百姓事是尽心尽力还是敷衍了事,是安于现状还是积极进取。
开发区(头屯河区)把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作为教育实践活动最重要的实践载体,抽调200名机关干部组成63个工作组深入到所有社区(村)和牧场开展工作,与基层组织密切配合,走街入户了解民情,真心诚意为各族群众排忧解难。
从思想上走群众路线,干部转变观念,真心为民,赢得了居民的认可支持,夯实了维护稳定的基础,同时也树立了基层党组织的威信。
始终坚持以群众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为民服务”具体化,才能真正办好那些涉及群众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的“琐碎事”,办好那些就医、就业、就学、养老等难办的事、烦心的事,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实惠。(记者李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