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争做“五大中心”建设排头兵

12.01.2016  10:57

  产业水平迈向中高端新区建设瞄准国际化

    经开区(头屯河区)争做“五大中心”建设排头兵

  1月10日,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召开区委一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十三五期间,该区将巩固和培育冶金、装备制造、商贸物流、信息服务四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打造综合保税区、国际陆港区两个百亿级组团;白鸟湖、高铁两大新区建设将见规模、见成效,把该区建设成为经济发展引领之区、社会稳定和谐首善之区、现代化国际化靓丽之区。

  作为全疆最早设立的国家级开发区,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一直肩负着先行先试、探路领跑的任务。“十二五”时期,经开区(头屯河区)按照“区政合一、做大做强、扩容提速、二次腾飞”总体战略部署,全力打造乌鲁木齐的首善新区,在改革创新、千亿园区、百亿财政、新区开发、兵地融合、生态建设、招商引资、国资规模、固定资产投资、机关效能和文化建设等十个方面走在了首府乃至全疆前列,实施了十个方面国家级示范创建行动,率先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指标实现程度达到97.6%。

  五年来,经开区(头屯河区)实现工业总产值4369亿元,占乌鲁木齐市的40%,冶金、风电、食品饮料三大支柱产业的领先优势进一步增强。在做强二产的同时,该区第三产业突飞猛进,城市综合体、楼宇总部、软件信息、电子商务、商贸物流等业态不断聚集。“十二五”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99亿元,年均增长15.5%。区财政用于民生领域支出5年达9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以上。

  十三五期间,经开区(头屯河区)依照坚持园区开发与城市建设“双轮驱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两业并举”,加快推进“产城融合”,积极承接和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五大中心”建设的指导思想,确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八个主要目标,即: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城市功能实现新提升、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民生保障达到新水平、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文化建设取得新进步、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区委书记薛继海提出将抓好7个方面工作:要毫不松懈抓好稳定工作;落实发展新理念,推动经济迈上新台阶;推动以高铁片区为核心的城区建设;积极承接“五大中心”建设;着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巩固意识形态阵地、促进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从严管党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建设水平。

  面对瞬息万变的经济新常态,薛继海指出,将坚持“两业并举”的思路,加快形成更加稳固的产业体系。2016年,经开区(头屯河区)将发展实体经济,采取差别化政策措施,对产品有市场、有效益但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实行精准扶持,帮助企业转型升级;对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僵尸企业”,停止政策支持和保护,加快重组整合发展步伐。推动八钢多元发展,稳妥化解过剩产能。继续巩固风电产业地位,2015年经开区(头屯河区)获得全国风电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金风科技的市场份额全球排名第二,2016年该区将进一步帮助风电企业开拓疆内外新市场;充实壮大汽车和装备制造业,推进工业经济持续发展;在去产能、降成本的同时,该区将补短板、添动能,催生新兴业态,大力发展楼宇总部经济,助推软件信息、云计算大数据、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争取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核心区建设。当好承接“五大中心”建设的排头兵,努力构建以商贸物流、交通枢纽为中心、以产业园区为基础的区域经济增长极。

  2016年,该区还将推动以高铁片区为核心的城区建设,加快高铁南广场、新医路西延等项目建设,搭建高铁片区与市区互通互联的新通道。推进市一中新校区、乌鲁木齐国际医院等项目建设,继续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完善教育、医疗环境。启动白鸟湖、王家沟及荒山绿化生态建设,努力创造山水相间、宜业宜居的良好环境,让群众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