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建成温带荒漠植物保育基地 引种保存700种植物类群

24.11.2015  12:08

  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了解到,由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启动的干旱荒漠区植物资源迁地保育研究及其生态建设应用项目正式通过专家评审。

  这意味着经过30多年的努力,中科院基层科研人员终于在中科院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建成世界上较为完整的温带荒漠植物保育基地,这也是国内干旱区生物种质资源的保育基地,这里不仅引种保存了700种植物类群,还将红柳、梭梭等适宜在干旱区生存的植物引种到非洲的赞比亚、尼日利亚和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

  据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潘伯荣介绍说:“这一项目以迁地保育中国干旱荒漠区植物资源为主,兼顾引种收集相似国家和地区的战略植物种质资源,围绕多种源多居群引种收集策略、有效迁地保育技术模式、种苗繁育技术创新、生态建设适宜物种筛选等为主要研究内容,提出了有效保障遗传多样性完整性的植物引种收集技术与策略,建成了重压地区保存干旱荒漠区植物物种最丰富的种质资源储备库。

  同时,完成了全国首个干旱荒漠区迁地保护植物数据库和活植物定植管理平台建设,首次提出干旱荒漠区重要与特色类群有效迁地保存技术模式,并研发集成干旱荒漠区植物种苗繁育关键技术体系。

  干旱荒漠区拥有高山、冰川、荒漠、沙漠和盐湖等多样性生态系统,长期极度干旱、高寒、高盐碱、核辐射的特殊环境,使干旱荒漠区成为超旱生植物、盐生植物、短命植物、耐高温植物、抗风蚀沙埋植物和耐土壤贫瘠植物等特殊战略遗传基因植物资源库。

  潘伯荣说,这些植物物种对工业、农业、医药和军事等领域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已经成为我国未来生物技术发展和在全球竞争的根本性物质基础,将有效提升和保障国家战略植物种质资源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