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班·尼亚孜:我有一个梦想

03.11.2014  09:35

   9月14日,国语小学的孩子们在新疆卫视《掀起你的盖头来》节目录制现场表演节目(资料片)。李彩霞摄

   坚持办国语小学11年,他期待孩子们能走出家乡封闭的小天地,走向广阔的世界——

  10月17日晚,一期名为“字鉴豫疆情”的节目在河南卫视播出。银屏上,头戴小花帽、身穿艾得莱斯绸裙的古丽妮尕尔认真地在答题板上写下一个个工整的方块字。

  古丽妮尕尔是乌什县依麻木乡国语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她参加的是河南电视台《汉字英雄》栏目在哈密制作的一期“新疆特别节目”。

  依麻木乡99.5%的人口是维吾尔族,绝大多数人不会说汉语。古丽妮尕尔能够走上“汉字英雄”的舞台,与一个人的努力与坚持分不开。这个人就是库尔班·尼亚孜,依麻木乡国语小学的创办人。

  库尔班说:“依麻木乡很小,世界很大,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要让孩子们走出封闭的小天地,走向外面的世界,跟上现代化的脚步。

  

  今年50岁的库尔班1986年从新疆大学毕业,学的是汉语,毕业后被分配到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当老师。

  上世纪九十年代,库尔班停薪留职在外面做生意。因为语言没障碍,他全国各地到处跑,经营过药品,批发过小商品。他一边做生意,一边观察所到过的每一个地方。

  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对库尔班的思想冲击特别大。他看到那里的人们观念开放,接受新事物快;特别勤奋,能吃苦,效率高;非常重视教育,科技、文化都很先进。跟新疆比,他感到了明显的差距,也在思考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

  在外闯荡了两年,库尔班带着原始积累回到阿克苏市,开了当地第一家私人药店、第一家义乌小商品批发城,还在自己的老家乌什县依麻木乡开了超市和药店。

  做生意的便利让库尔班接触到更多维吾尔乡亲。他们中很多人一辈子没有走出过乌什,甚至没有走出过依麻木乡。在许多人眼里,世界就是几亩地、几只羊,从家门口流过的托什干河就是天底下最宽广的河流。

  一个老太太带着自己的孙女来药店买药,库尔班一看,孩子在出水痘,小脸儿已经惨不忍睹,他赶紧告诉老太太要如何治疗,谁知老太太却斥责他胡说,“我的孩子长得太漂亮了,被人嫉妒,遭了诅咒才变成这个样。

  这样的事情遇得多了,库尔班深刻地意识到,打针吃药只能解除身体上的病痛,却治疗不了精神的匮乏和思想的愚昧。

  更何况依麻木乡还是个宗教氛围比较浓厚的地方。库尔班的父亲因为在一次封斋期间吃了一块馕而受到排挤,1999年去世时,宗教人士甚至不愿意来家里做仪式。

  21世纪前后,正值塔利班在阿富汗坐大成势。库尔班为此忧心忡忡。在他看来,绝大多数维吾尔老乡都很朴实善良,但因为教育落后、观念保守,很容易受到宗教极端思想的影响。

  喝着托什干河的水长大,库尔班总觉得自己应该为家乡做些什么。直到有一天,在一趟去县城的班车上,他遇见了3个背着书包的孩子。

  那时天色已晚,库尔班好奇地问孩子们:“你们这是到哪里去?”孩子们答:“我们去学校。”库尔班纳闷:“乡上就有学校啊!”3个孩子声音提高了几度:“我们在乌什县上汉语学校。

  那一瞬间,看着孩子们骄傲自豪的神情,库尔班茅塞顿开。他下了车就往回走,心里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语言不通是制约少数民族接受更高教育,融入现代文明的一大障碍,也容易让宗教极端思想钻空子。库尔班心想,让孩子们学好汉语,等于为他们搭建了一座通向现代文明的桥梁,他们会因此有不一样的胸怀和人生。

  再加上随着经济的发展,眼界的开阔,乡亲们也有了送孩子学汉语的意愿。库尔班决心通过办教育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他的想法得到了乡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支持。地批了,手续办下来了,2003年秋天,库尔班创办的依麻木乡国语小学开学了。

  与此同时,国家大规模的双语教育也开始推行。

  

  库尔班说:“办学11年,我没有一天轻松过。

  他有一个理念,一定要用汉族老师来教孩子,为的是让孩子更好地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打下扎实的汉语功底。

  但难听的话也紧跟着来了,“库尔班不爱自己的民族,他重用汉族老师!”“汉族人能用心教我们维吾尔族的娃娃吗?

  开学第一天,窗户外面扒着许多不放心的家长。教室里,汉族老师陌生的脸孔和一句陌生的“同学们好”,引来一片惊恐的哭声。有的孩子开始逃跑,爬窗户的爬窗户,钻门缝的钻门缝。6岁的哈里木拉提跑到了门口的马路上,年轻的李红老师赶紧追出去,一把抱住了他。挣扎不脱的小家伙忽然转过头来,狠狠在李红的脸上咬了一口,血顺着李红白皙的脸颊流了下来,委屈的眼泪也跟着下来了。

  依麻木乡的国语小学就这样开始了它不同寻常的第一课。

  让不懂维吾尔语的汉族老师教不懂汉语的维吾尔族孩子,本身就是件极具挑战的事儿。

  学校给学前班配了两名汉族老师。上课的时候,一个老师教语言,一个老师做动作。一个老师说:眼睛、鼻子,另一个老师就用手摸摸自己的眼睛、鼻子;一个老师说:请进、坐下,另一个老师就从外面走进来、落座。就是在这样游戏般地反复摸拟中,孩子们接受了汉语的启蒙。

  库尔班说,孩子学习语言的天赋是很强的。凡是国语小学的孩子入学的第一天都要学会“你好”“请进”“坐下”“吃饭”这些基本的汉语词汇,一个月后,要能听懂日常用语。

  学校是寄宿制,学生从最初的80多名发展到现在的400多名。每一天,每一个孩子的吃喝拉撒、人身安全都挂在库尔班的心上。

  他安排两位老师跟孩子们住在一起,不仅操心他们的生活、学习,还要帮他们养成洗脸、刷牙、洗脚的良好生活习惯。

  李红从建校到现在从未离开过,很多孩子都管她叫妈妈。

  2009年6月,李红带的第一届学生毕业了。她心情激动地握着成绩单冲进教室,眼泪刷刷直流:“孩子们,你们知道你们考得有多好吗?你们28个人考到了昌吉市的内初班。

  那个班总共32个孩子,孩子们抱住他们的“妈妈”全都哭了。

  

  库尔班有这样一个认识:学习汉语必须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文化有助于学好汉语,中华民族融为一体的关键在于文化的认同。

  国语小学教孩子学唐诗、背三字经;让孩子们每天给孔子等先贤的画像鞠躬;过端午节、中秋节的时候,学校还给学生发月饼、粽子。

  但是,这些往往会触动一些有宗教极端思想人的神经。

  这些年来,库尔班被人吐过口水,被人骂过疯子,学校的围墙几次被人推倒,宿舍也被人放火烧过。这让库尔班常有不被理解的痛苦,但他办学的信念却始终没有动摇过。他说:“任何民族的发展进步,都要吸收借鉴其它民族先进的文化,中华民族有数千年的文明史,我们学习汉语,享受中华民族共有的文明成果有什么错!

  他的努力也一直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2008年,乌什县在财政很紧张的状况下,投资28万元为国语小学盖教室和宿舍。今年,在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组的帮助下,国语小学还争取到1600多万元的国家项目,用于改善办学的硬件设施。

  11年来,先后有200多名孩子从国语小学毕业,近九成考入了区内初中班和北京、上海等地的内地新疆高中班。

  依麻木乡的国语小学名声越来越大。今年秋季开学,学校原准备招收100名新生,结果从本乡、外乡乃至乌什县县城、阿克苏市被家长领来报名的孩子有五六百个。一位曾经反对过库尔班办学的宗教人士把自己的孩子也送来了,他来的时候有些难为情,也有些担心,怕被拒绝,没想到库尔班爽快地收下了他的孩子。现在,这位宗教人士成了国语小学的义务宣传员。

  库尔班说:“教育是光,光明多了,黑暗就少了”。他的梦想就是要把光明带给家乡的孩子们,让他们有光明的人生,也为社会奉献光明。(本报记者  沈雅屏    米日古力·吾)

截至10月底新疆市场主体达223.6万户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任华、通讯员赵婷从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截至10月底,新疆登记在册市场主体223.中国新疆网
10月疆电外送新能源电量占比超三成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陈蔷薇从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获悉:10月,我区疆电外送电量为76.中国新疆网
穿梭在墩吾斯塘村的“最美逆行者”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韩沁言   卡点值中国新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