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乌鲁木齐——热沙来提的“幸福密码”

16.03.2016  10:46

  

  3 月15 日,天山区南梁社区工作人员热沙来提·克里木(左一)正在与商户交流。(本报记者宋建华摄)

  (记者宋建华)3 月15 日8 时左右,在天山区棚户区改造安置小区天山康居苑一期的一栋单元楼内,热沙来提·克里木起床后,边哼着歌曲《幸福在哪里》边打扫卫生。

  热沙来提说,自己有房子、有工作,两个孩子有工作,生活很幸福。

  早晨9 时,热沙来提来到工作单位——天山区南梁社区,除了值夜班的工作人员,热沙来提是第一个到单位的。

  作为一名社区包户干部,她每天的任务就是入户走访,沿街商户、居民楼的居民,每一个见到她的人都会热情地向她打招呼。

  “六七年了,每次见到她都是笑呵呵的,好像从来没烦心事。”社区商户达列力汗·沙吾开说。

  但热沙来提说自己刚开始是个不幸的人,1994 年,她从乌市第一造纸厂下岗,同年与丈夫离异,一个人带着9岁的女儿和6 岁的儿子住在胜利路附近的棚户区内。“20 多平方米的砖木房,没有上下水,脏水就倒到门口的渗坑里,夏天味道特别大,冬天都是冰,我摔倒过一次,在地上坐了20 分钟才起来。

  棚户区最不能让热沙来提忍受的是上厕所问题,“几十户人家才一个公共厕所,晚上11 点还关门,高峰排队要排半小时,关门后大家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

  热沙来提说,那时候自己每天愁眉苦脸,邻居都说她一下老了很多。

  知道了热沙来提的情况后,社区根据我市的社会保障政策,帮她申请了低保,“走投无路时,是社区帮了我。

  一年后,听说社区的一个公益项目招募短期工作人员,热沙来提义无反顾地报了名,“有了工作就没低保,但我要回报社区,也要靠双手吃饭。

  靠着自己的努力,热沙来提养活着一家三口,她经常给孩子们说的一句话是:别人的帮助都要记着,每天尽量微笑。

  热沙来提的女儿阿丽米热·阿不力孜说,她和弟弟都特别爱笑,“这是妈妈教给我们的‘神器’,感恩别人,自己也会幸福。

  到了2009 年,热沙来提听到了一个让她“笑了一晚上”的好消息:我市开始实施棚户区改造,按照相关标准,她的房子能置换60多平方米的楼房。热沙来提第一个在棚改相关文件上签字,还当上了棚户区改造政策义务宣传员。

  热沙来提说,政府有这么好的政策,大家要感谢,更要支持。

  2010 年12 月,热沙来提搬到了60多平方米的安置房,“上下水齐全,独立卫生间,楼下还有小花园,这是我做梦才能想到的情景。

  从那之后,热沙来提的笑容更多了,“有了好房子,要好好爱护,过上了好日子,哪能不高兴。

  2010 年,我市开始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各社区都在招人增加工作人员力量,热沙来提二话没说就到社区报名,成为一名社区志愿者。

  南梁社区主任托丽娜依·达列力汗说,她从来没见过这么勤劳认真的人,“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工作特别有热情,每天脸上都挂着笑。

  热沙来提说:“有了工作就有了依靠。

  如今,热沙来提成为了一名社区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她更认真了,在社区工作的5年,她每年都是先进个人。

  热沙来提的女儿和儿子也都找到了工作,她的笑容更多了。“其实幸福密码很简单,党和政府政策好,大家生活好了,自然会感恩,会微笑,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