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贫困农民21年记录党和政府“帮扶账”——赛麦提的“感恩日记”

22.06.2016  00:19
   一位贫困农民21年记录党和政府“帮扶账”——    赛麦提的“感恩日记   6月5日,赛麦提·达吾提在为村民维修缝纫机。 □本报记者 阿扎提·玉素甫江摄

  今年56岁的赛麦提·达吾提,是轮台县群巴克镇诺乔喀村村民。今年4月,住村工作组给他送来13只扶贫羊。交谈中,住村干部意外得知,赛麦提·达吾提有个习惯,把党和政府给予他的帮助都记录下来,已坚持了21年。住村干部在看了他的记录本后,称之为“感恩日记”。

  于是,赛麦提·达吾提的“感恩日记”开始进入公众视野,他本人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

   感恩:记录在纸铭记在心

  6月5日,记者来到赛麦提·达吾提家采访,他向记者讲述了写“感恩日记”的由来。

  赛麦提左腿残疾,1990年结婚分家之后,生活一直比较贫困。1994年,村里为他申请了生活补助,还为他办理了残疾证。1995年2月2日,几位干部来家里慰问,送来钱、面粉和清油以及生活用品。赛麦提十分激动,也没搞清这几位干部是县上来的还是乡上来的,是哪个部门派来的,他只知道,这是党和政府派来的,党和政府关心着他这个残疾人,关心着他家这个贫困户,他感到非常光荣。送走那几位干部后,他从家里翻出一个记账本,在上面写下了这样的字句:

  1995年2月2日,政府给我家送来了250元慰问金;3袋面粉(每袋36元,共108元);清油5公斤(每公斤3.6元,共18元);还送来了锅、碗、水桶等生活用品,我们再也不用借邻居家的锅做饭了。

  从此,每逢他认为的重大事件发生,他都要记录下来。

  记者翻开“感恩日记”,看到赛麦提用最质朴的话语,记录了21年来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和帮助。记者这里摘录几段日记如下:

  1995年4月22日,我们村刮风受灾了,县残联送来200元慰问金;村支书库尔班和会计买买提代表村里送来18公斤棉花种子,共36元;地膜6公斤,共16.8元。

  2008年7月15日,镇政府送来一台40英寸的彩电,价值3000元。

  2016年5月22日,州政府办公室住村工作组的4位汉族同志送来一袋大米(80元)、一袋面粉(80元)、一桶清油(60元)和一包砖茶(20元)。

  ……

  赛麦提的“感恩日记”,每一篇都是一个温馨、感人的故事。串联起来就是他和村民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帮助下,与贫穷抗争、向富裕迈进的历程。

  赛麦提家过去没有羊,为了帮助他家加快脱贫步伐,2002年,县残联给他家送了4只羊,用于发展养殖业。他从这4只羊开始发展养殖业,到现在已发展到23只羊。“这还不算这些年我家吃掉的、卖掉的羊。”赛麦提·达吾提高兴地说。

  今年4月,住村工作组给他送了13只羊。这样,他家共有36只羊了。为了帮助他家今年脱贫,政府还筹集了6000元资金为他家改扩建羊圈。“我要把这些羊精心喂养好,多生羊羔,如果年底能出栏15只羊,脱贫就有把握了!”赛麦提·达吾提说。

  赛麦提的“感恩日记”还记录了住房由土坯房变成砖房的过程。2005年,县残联帮他家免费盖了40平方米的砖木住房,他的养子和他住在一起。2012年,政府又帮他的养子盖了60平方米的抗震安居房。

  记者看到,两座砖房连为一体,外墙刷着白色涂料,门前打着水泥地坪。他家原先的土坯房已没了踪影。

  2013年,赛麦提的大女儿再乃普古丽·赛麦提从轮台县职业学校毕业,群巴克镇党委、政府考虑到赛麦提家的贫困状况,安排再乃普古丽到镇上的公益性岗位工作,交完五金,每月还有1700多元收入。他的儿子木沙·赛麦提今年当上了代课教师。他的小女儿布哈丽且姆·赛麦提正在县旅游部门办的一个培训班接受培训。

  近几年,其他村民家里都通了自来水,由于赛麦提家住得比较偏僻,距离村里最近的一户人家也有两公里,自来水一时没有接过来。党和政府并没有忘记赛麦提一家,今年5月14日,自来水终于通到了他家。喝着甘甜的自来水,赛麦提一家人激动得热泪盈眶。

  点点滴滴都是爱,一枝一叶总关情。“我左腿残疾,劳动能力差,如果没有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帮助,我们一家人是活不下去的;我把这么多年来党和政府对我家的帮助,都记录在本子上,时常拿出来给自己看,也给子女看,教育他们不要忘了党的恩情。”赛麦提·达吾提说。

   回报:遵纪守法多行善事

  赛麦提的大女儿再乃普古丽对小时候家里的贫穷状况记忆犹新:住的是土坯房;五口人只有三个碗,吃饭不能同时吃;平时吃的是玉米糊糊和玉米馕,过年过节才能吃上拉条子和白面做的汤饭;哥哥的作业本用完后,把上面的铅笔字擦掉,妹妹继续用来写作业。

  这一切早已一去不复返了。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赛麦提一家就像许许多多贫困户一样,日子越过越好,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快步迈进。赛买提说:“党和政府的关怀帮助,再美丽动听的语言也无法详尽表达,党和政府一心为群众着想,让群众生活好起来,我们全家深深感受到了,永远铭记心中。

  赛麦提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再乃普古丽说:“爸爸经常给我们说今天的好生活是党和政府给的,要我们珍惜这个好时代。国家把那么多惠民好政策给了我们,我们要爱党爱国,要听党的话,要感党的恩,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2010年开始,赛麦提成为村里的8名草根宣讲员之一。诺乔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佧米力·亚森介绍,赛麦提不仅在村宣讲大会上主动发言,用自己这些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帮助下生活发生的变化现身说法,宣传党的惠民好政策,宣传民族团结,而且,他主动利用各种场合宣讲,宣讲发自内心,因此效果特别好。2014年轮台暴恐案发生后,赛麦提非常愤怒,在大会上痛斥暴恐分子的罪恶行径,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赛麦提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希望子女能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回报党和政府的恩情。在村民心目中,赛麦提教子有方,孩子们都有出息。佧米力·亚森说,诺乔喀村不少村民以前对子女教育不重视,如今在赛麦提的影响和带动下,观念逐步改变,开始重视子女教育。目前全村有19名孩子在大中专学校读书,还有15名孩子在内高班、内初班读书。

  同村的热合曼·尕依提和赛麦提从小一起长大。他说,赛麦提虽然肢体残疾,但心地善良,热心助人,坦率真诚。赛麦提家门前有条田间道路,是乡亲们进农田干活的“交通要道”。这是一条300米长的土路,遇到下雨泥泞难行。2013年,赛麦提自己掏500元钱租了一辆车,从附近戈壁滩上拉砂石铺路,方便乡亲们进农田干活。这让乡亲们很感动。他家贫困,又有残疾,他却做了方便大家的事。

  赛麦提虽然行动不便,却不想自己成为只能被别人帮助的“闲人”。前些年,他拜师学会了缝纫机维修技术。村里几乎家家都有缝纫机,经常有人请他去维修。他有一个准则,给贫困户、孤寡老人修缝纫机不收费。

截至10月底新疆市场主体达223.6万户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任华、通讯员赵婷从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截至10月底,新疆登记在册市场主体223.中国新疆网
10月疆电外送新能源电量占比超三成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陈蔷薇从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获悉:10月,我区疆电外送电量为76.中国新疆网
穿梭在墩吾斯塘村的“最美逆行者”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韩沁言   卡点值中国新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