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60年·新疆记忆:家家挖菜窖 户户储冬菜

16.07.2015  13:09

  荷兰豆、莲藕、茭白……现在大家是想吃什么菜,就能买到什么菜,不管是夏天还是冬天,都能吃到新鲜蔬菜。

  不过,在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全疆很多地方的居民冬天吃菜主要靠贮藏来解决,居民院子里都有储存冬菜的菜窖,而且单位、连队的食堂还会有个大的菜窖。入秋后,家家户户都会趁蔬菜大量上市时,一次性买上几十、上百,甚至数百公斤的菜品,放入菜窖中储存,一直吃到来年五、六月份。那时候,利用菜窖储存蔬菜,是很重要的事。

   没有菜窖难以过冬

  62岁的刘美玉是土生土长的乌鲁木齐人,在她的印象中,上世纪60年代中期,父母单位分冬菜都是储存在菜窖里,就是白菜和土豆,可以吃一个冬天。

  70岁的刘德平,家住新疆石河子总场清泉集朱家庄。和城市里菜品需要购买不同,她家当时吃的菜主要是连队副业组种的,自己家也会种一些,主要是茄子、豆角和西红柿,品种比较单调。在上世纪70年代,团部市场的菜品丰富了一些。刘德平记得她第一次买苦瓜,女儿拿在手里看了半天,觉得很漂亮,咬了一口发现是苦的,表情特别有意思。

  66岁的张秀梅,以前家住乌市体育馆附近。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她和家人买菜都要去乌市人民广场对面的蔬菜门市部,张秀梅说:“以前菜品就是老三样,土豆、白菜和萝卜,像豆腐、鸡蛋、鱼这些不是天天有,有时候听邻居说进什么菜了,父母不在,我们这些孩子也赶紧回家拿上钱去排队,那时候也没塑料袋,买豆腐都是端个盆,我还记得那时候一个馍馍6分钱,一块豆腐1毛6,买回来妈妈给我们做豆腐炖白菜,特别好吃。

  刘美玉记得,到了上世纪90年代,买菜成为很方便的事儿,菜的品种也多了,冬天就会从四川等省市进菜。之后菜品越来越丰富,想要买什么菜,随时都可以买到。

   自家菜窖三人挖了一星期

  刘德平将菜窖比作家里的“冰箱”,在她的印象中,菜窖家家都有,没菜窖就没法储存冬菜,没法过冬。现在住平房的人家,也有保留菜窖的,家里的老人习惯用菜窖存放瓜菜。

  刘德平说:“在上世纪60年代末,菜窖是家家必备的。连队食堂后边有个大菜窖,是连队人集体挖的,里边装着连队食堂一冬天的菜。家家也有小菜窖。那时都是住平房,家家都有一个小院子,菜窖一般都是挖在院子的一角。

  刘德平家里的菜窖是亲戚和邻居帮忙挖的,3个人挖了一个星期才挖好,有2米多深。刘德平说,有的家里人多,菜窖就挖得比较深,有3米左右。有些人家是用梯子上下菜窖,还有的人家是在菜窖边挖一些小窝,方便攀爬。有的人家比较讲究,菜窖周围还用砖块铺起来,大部分人家都是比较简单地把地处理平整就行了。菜窖口都用盖子盖着,挡雨雪也防止小孩子掉下去。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有一次连队有个小孩丢了,全连队都忙着找,后来发现那个孩子是贪玩跑到了家中的菜窖里,还好是虚惊一场。

  刘德平说:“我家亲戚还保留着菜窖,有2米半深,在院子角落里。后来生活条件好了,房子都翻新重建了,菜窖还保留着,把菜窖旁用水泥抹平了地面,依然是用当年的3块木板盖着菜窖。旁边的墙头,还摆放着梯子,就是上下菜窖用的。

截至10月底新疆市场主体达223.6万户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任华、通讯员赵婷从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截至10月底,新疆登记在册市场主体223.中国新疆网
10月疆电外送新能源电量占比超三成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陈蔷薇从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获悉:10月,我区疆电外送电量为76.中国新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