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新发现 3500年前小河古人做开颅手术

02.02.2015  15:56

距今3500年以前,生活在罗布泊腹地的小河古人生存环境恶劣,吃的食物粗糙坚硬,劳动量又大,然而,小河古人却很聪明,他们会用发酵乳制作奶酪,用熬制的牛骨胶制作黏合剂,甚至能成功地操作开颅手术。

朱泓(左二)正在对古尸进行研究。

做过颅骨环钻手术的头骨。

法杖及法杖上的牛胶残留物。

小河公主颈部与胸前的树枝状物质为3600多年前的奶酪。

1月30日,2014年度新疆文物考古成果汇报会上,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教授朱泓、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副教授杨益民公布了他们的科技考古最新成果,他们通过对小河墓地出土人骨进行古人口学、人体测量学、古人种学、古病理学等研究,以及对小河墓地出土遗物开展科技分析,向人们复原了小河人3500年前的生活风貌。

小河墓地是距今3500-4000年左右的罗布泊地区古代某部落的公共墓地,曾被称为“上千口棺材的坟墓”,其位于罗布泊地区孔雀河下游河谷南约60公里的沙漠里,东距楼兰古城遗址175公里,西南距阿拉干镇36公里。

自1934年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首次开始发掘,到2005年整个墓地发掘完成,小河墓地共发掘墓葬167座,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曾被评为“200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