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眼中的60年:从舞蹈节看新疆人文化生活的变化

09.07.2015  18:35
  记得2004年带儿子去北京旅游的时候,有个愿望就是去北京人艺看一场小剧场话剧。那时新疆人的文化生活还不太丰富,让人感觉心里缺了点什么。

  这样的印象在后来的日子里被一点点改变着,2008年首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的举办,和一些高水准的音乐会、演唱会的举办,让新疆人的文化生活发生着变化。但参与的人毕竟有限,更多的普通市民觉得这些离他们还是有距离的,关注度不高。

  变化最大的是在2011年,第二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的举办。这届舞蹈节实施了文化惠民举措,低票价让很多以前从未在剧场里与高雅艺术接触的普通市民走进了剧场。这届舞蹈节因此成了一堂惠及城市所有人的高雅艺术普及课。走进剧场的人,聆听观看,没有走进剧场的人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或是周围的人谈论,领略舞蹈节的精彩。

  舞蹈节组委会还在各剧场举办赠票活动,一些人早早就去剧场前排队领票,甚至有人晚上拿着铺盖就去排队了。当记者采访到这样的新闻细节时,心里产生了极大的共鸣,其实很多人都对艺术怀着饥渴,没有机会时,这种饥渴在心里潜藏着,舞蹈节将这种饥渴暴露了出来,释放了出来。很多人当时心里的兴奋,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而在剧场里,一台台高水准的剧目吸引着人们痴迷的目光,笑声、泪水、掌声,都从心里涌出,那是心灵的震颤,那是灵魂的洗礼。记得那一年7月下旬到8月初的近20天时间里,很多人都持续地沉浸在节日的热烈气氛中,每天下班后相约奔向剧场,走出剧场时就神采飞扬地成了一个崭新的自己。

  那段时间,乌鲁木齐的夜晚流淌着艺术的芬芳,从剧场走出的人们就是一朵朵盛开的花儿,在街道上,在出租车里,在公交车上,一颗颗被艺术浸润的心,洋溢着喜悦,感受着幸福,传递着友善。

  2013年7月,第三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如约而至。这届舞蹈节,人们的热情不减,但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兴奋了,因为有了上两届的基础,这一次人们的艺术欣赏更加成熟更加理性了,加之知道舞蹈节会每两年举办一次,加之还会有“中国·新疆当代艺术双年展”等高质量文化盛会的举办,人们的心也安稳了,不必担心以后还会不会有精彩的文化活动,可以完完全全投入到艺术享受中去了。这种安稳,在我看来,是新疆人文化生活丰富起来的最深刻的体现。

  人们在文化需求被日益满足的过程中体会着生活的美好,由此生出对更加美好生活的由衷企盼。这是文化滋养的结果,这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自治区党委提出的“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战略在人们心中开出的最灿烂的花朵。

  还有十几天(7月20日),第四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就要开幕了,同时用舞蹈盛会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人们又将在这届舞蹈节上收获怎样的艺术享受?让我们怀着美好的信心一起期待吧!

截至10月底新疆市场主体达223.6万户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任华、通讯员赵婷从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截至10月底,新疆登记在册市场主体223.中国新疆网
10月疆电外送新能源电量占比超三成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陈蔷薇从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获悉:10月,我区疆电外送电量为76.中国新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