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脚下的一片绿荫

17.07.2015  14:00

  

        15年时间,一位退休老人在满是石头的平顶山的山腰和山脚下栽种了近千棵树木。老人用汗水和勤劳浇灌出了一片绿色。
          与荒山结缘
          老人名叫李猷法,今年77岁。1999年退休后,搬进了平顶山脚下的锦福苑小区。看到平顶山山腰和山脚下都是光秃秃的,没有一点绿色,太干燥了,李猷法想改变这种面貌。
          2000年春天,老人开始在山腰处和山脚下种树,从那时候起,种树就成了老人退休后的主要生活。
          平顶山上全是石头,种树比养孩子难,没人相信他能把树种活。
          他铲除杂草后用镢头将石块挖出,层层垒起围堰将土层固住,分批栽树,一次最多十棵,等树活了再栽第二批。为了浇树他将洗菜、淘米的水收集起来,一担担往山上挑。
          一次,李猷法从园林部门获得了15棵移栽的榆树。
          树长得碗口粗,坑就要挖深。李猷法先用镢头刨,再用铁锹挖,站着挖累了,就跪在坑边用小铲子再挖。
          忙活了三天,每天从早晨忙活到下午,树种完了,老人却连弯腰拿工具的力气都没有了。
          栽活近千棵树
          “有时候稍微有一点不负责任,树就活不了,那以后不还是得给后代们留下座荒山吗?”为了确保成活率,李猷法还根据平顶山地形,用山上的鹅卵石铺设渠道,把山顶灌溉树木的水和雨水引到沟槽里流到山腰和山脚下灌溉树木。
          但这点水对灌溉树木来说可谓杯水车薪。李猷法说,每年,他都会种上百棵树,但因缺水到目前成活的不到千棵。
          去年秋天,李猷法担水上山,滑了下来,左腿骨折。养了半年,倔强的他瞒着家人又上山种树,每次用两个废油桶运水上山。
          李猷法说,最高兴的事儿是看到这些筷子般高的树苗不断长大,这片绿化带渐渐地长起来了。
          “这一辈子,除了开车,也就会种个树。只要身体允许,还得干下去。”对于以后,李猷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