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国际要闻 干细胞自发育成类似小脑的三维脑组织
一周国际要闻
(1月26日—2月1日)
本周焦点
干细胞自发育成类似小脑的三维脑组织
用未分化的干细胞生长出神经系统是干细胞研究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日本理化学研究中心(RIKEN)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成功诱导人类胚胎干细胞自行组织并分化,发育成一个类似于小脑的三维结构,有着恰当的背—腹式花纹和多层结构,与自然发育的小脑相同。该研究成果为探索实验室重建神经结构提供了重要线索,这些慢慢生长出来的小脑神经元和组织对构建小脑疾病模型也非常有用。
外媒精选
加拿大研制首个电注入式微型管状激光器
未来的光学芯片需要能够与其他组件一起被整合到硅平台上的微米级或者纳米级激光器,而由卷起的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管状激光器是最有希望的“候选”。不过,目前演示过的管状激光器是光泵式而非电注入式,其所需的额外光源会占用芯片上的空间。现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普通的铟镓砷磷(InGaAsP)研制出了首个电注入式微型管状激光器,长100微米,直径5微米,刚刚在人眼可见范围内。其有望整合到光学芯片上,未来可作为光学通信技术的光源使用。
美科学家证实存在“量子速度极限”
海森堡测不准原理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原理,主要描述了位置和速度的关系——物体的位置和动量两者无法同时精确测量,位置测定得越准确,动量就越不准确,反之亦然。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证实,能量与时间之间也存在类似的测不准关系。这意味着,一个原子从激发态返回到基态并释放出光的所需要时间,与其激发态的能量测不准有关,也就是说,从量子计算到量子隧穿,再到光电交换的过程,都有一个“量子速度极限”。
前沿探索
罗塞塔“目睹”彗星67P诸多奇怪现象
欧洲空间管理局的罗塞塔任务发现,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比预想的更加奇怪:比炭还黑,由于多次绕太阳飞行,其表面并没有多少水和冰;重力小却有类沙丘结构;水的类型与地球水完全不同,这个结果让科学家寻找地球水“源”的目光投向了小行星;北半球相对温暖,南半球则冷一些,意味着彗星上有季节变化。
一系外行星环系巨大堪称“超级土星”
荷兰莱顿天文台和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天文学家新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环系——他们看见一颗年轻的类日恒星J1407出现了持续几周的“日蚀”。该环系由30个环构成,环系直径近1.2亿公里,按比例,比土星环系还要大、还要重。环内部还有一些缺口,这表明它可能已经形成了卫星。理论认为,木星和土星这类行星早期都有圆盘环绕,这些圆盘最后形成了卫星。研究人员表示,寻找更多J1407这类天体的日蚀“是观察卫星形成早期环境的唯一可行方法”。
声波可使光速减慢加快甚至停止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研究人员首次实验证明,用布里渊散射引致透明效应(BSIT,一种声光散射现象)可以引导光纤中的光向前传播,还可以让光减慢、加快甚至停止。这种非交互的性质是构建绝缘器和环形器的基本条件,也是光学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而“慢”光技术对量子信息存储和光缓存器设备极为有用,将来这种缓存器有望并入量子计算机。
科学家再现超级地球内部极端环境
美国和德国科学家合作,在实验室再现太阳系外超级地球和巨行星深内部的极端环境,以及类地行星诞生时的混乱环境:他们通过激光驱动冲击压力实验,检测了只有毫米大小、透明的合成超石英晶体在500万大气压下的融化温度。超石英通常只在陨石坑附近才有少量,其在极端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的性质关系到行星的形成和内部演化。
自闭症患者的兄弟姐妹拥有不同的相关基因
由于自闭症常发生于同一家庭,专家们过去倾向于认为患有自闭症的兄弟姐妹会从其父母继承相同的自闭症易感基因。但一项史上最大自闭症基因组研究项目发现,大多数兄弟姐妹(69%)在已知的自闭症相关基因变异上几乎没有重叠,可以说,每个自闭症孩子都像是一片雪花,与别的雪花不尽相同。这意味着需要对自闭症患者采用个性化治疗。
一周技术刷新
个性化WiFi显示器可智能规划日程
拉托维亚Draugiem集团的一个研究小组新近设计了一款名为Displio的独立式无线显示设备,小巧美观,由高能内置电池供电,通过WiFi连接到互联网,如同一个智能日历,能时刻跟踪对用户有用的信息并及时提醒,比如天气、股票、看牙医的提醒、货运跟踪、电子邮件、交通状况等。预计该产品今年6月上市。
微软全息眼镜带来全新方式看世界
微软最新发布的全息眼镜HoloLens,将带来全新的人机交互体验——在现实的世界里,处理虚拟内容。它并不会让用户置身于一个完全不同的虚拟世界中,而是将某些计算机生成的效果叠加于现实世界之上。透过透明镜片,用户仍然可以看见自己生活的世界,但同时各种虚拟物体也会投射到眼中,通过手势——目前只支持半空中抬起和放下手指点击——就可与虚拟3D对象交互。
“最”案现场
“黎明”号传回谷神星最清晰图像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黎明”号探测器从远在23.7万公里外的太空,传回了一张到目前为止最清晰的矮行星谷神星的图像,分辨率比NASA哈勃太空望远镜在2003年和2004年距离谷神星2.41亿公里处传回的图像分辨率高出30%。3月6日,“黎明”号会进入谷神星轨道,成为第一个探访谷神星的人造探测器,届时它将拍下细节图片,通过测量从谷神星反射回来的光线变化,揭示这个行星表面的构成。
天文学家发现迄今最古老的“太阳系”
多国天文学家1月27日宣布,他们发现了宇宙中迄今最古老的一个“太阳系”。它诞生在宇宙的“黎明时分”,至少5颗地球大小的行星围绕着一颗类似太阳的恒星运行。该恒星被命名为开普勒-444,年龄达112亿岁。这项发现说明,类地行星的形成遍布宇宙的几乎整个历史,为寻找外星生命提供新的线索。
奇观轶闻
火星车要有“带路人”了——火星直升机
自2013年7月以来,“好奇”号火星车在火星崎岖不平的表面行驶了大约7.1公里,平均速度约为每月400米左右。NASA说,火星上的沟壑山脊对于火星车来说,就像翻越喜马拉雅山一样难。为此,他们正在研发一款独特的火星直升机。按计划它将与未来的火星车一同被发射往火星并着陆。在使用时,它将起飞并勘测火星车周围以及前方地形,从而大大提升漫游车路径规划效率。
熟鸡蛋变生?只是个比喻
近日,一则“来自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科研人员竟在实验中成功将煮熟的鸡蛋,重新变回了生鸡蛋”的传闻甚嚣尘上。但实际上,这项技术的真实意义是让变性失活、结构乱掉的蛋白质恢复活性,重新折叠成正常的结构。所谓“熟鸡蛋变生”,只不过是研究者在论文文末所作的通俗比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