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援疆用小事赢得百姓夸赞
援疆网讯 (通讯员 冯小龙 刘维)一提到援疆工作,大多数的人都会联想到援疆干部带来了一个又一个大的项目工程。然而,江苏省常州对口支援乌恰县前方工作组则从小事做起,用点滴赢得百姓的夸赞。
“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开展以来,常州对口支援乌恰县前方工作组从实际出发,切实解决当地群众遇到的问题,点滴实事汇成一汩汩清泉,滋润和温暖着各族群众的心。
乌恰县乌恰镇坎久干社区住着一百多名“三无”人员,生活比较贫困,乌恰县委副书记、常州对口支援乌恰县前方工作组组长孙泽阳得知后,经常去看望他们,为他们送去慰问品,并结成帮扶对子。
为了让更多人受益,孙泽阳提议在坎久干社区开一家爱心超市,很受群众的欢迎。孙泽阳带领援疆干部为爱心超市送去了价值2万多元的铁架,在工作组和社区干部的倡议下,全县各族干部职工为这家爱心超市募捐,解决了社区“三无”人员、低保户、贫困户的日常生活困难。
11月25日,正是坎久干社区爱心超市开放的日子,笔者看到,各族干部群众捐赠的各类衣物、生活用品整齐地摆放在超市的货架上,社区居民正有序地挑选着。
“自从社区有了‘爱心超市’后,社区的困难户就再也不用为家里没钱买生活用品发愁了,用完了到爱心超市免费选。”79岁的萨热克·莫力杜西阿依老人边说边挑选着,天气要转凉了,他想给自己选一件合适的棉裤。
萨热克·莫力杜西阿依老人是一名“三无”人员,他告诉笔者:“现在农牧民看病有新农合,住安居富民房,连看书读报都有补助卡。如今,就连家里用的生活用品都是免费的,我们的日子真是太幸福了。”
坎久干社区主任范颜颜说,在坎久干社区,所有的低保户、“三无”人员、困难户都可以像萨热克·莫力杜西阿依一样凭着爱心卡在爱心超市免费挑选用品。今年以来,在援疆干部的倡议下,已募捐三次。目前,超市里大米、清油、面粉以及大人和小孩的衣物等物品俱全,只要社区的困难群众缺什么就随时来取,工作人员也会随时做好登记。
在乌恰县黑孜苇乡叶克铁列克村,村民们提起一位援疆干部就夸,他就是县委常委、副县长、常州对口支援乌恰县前方工作组副组长戎建伟,这个村也是戎建伟的联系点。
叶克铁列克村是一个牧业村,村子的收入渠道比较单一。今年以来,戎建伟入户调查了解村里情况后,发现每家每户都有富余劳动力,于是决定搭建一个就业平台,让村民们尽快实现脱贫致富。
牧民塔依尔·木合塔今年30岁,以放牧为生。在戎建伟联系下,塔依尔·木合塔走进乌恰县驼峰绒毛有限公司成了一个现代化产业工人。他高兴地说:“太好了!这个月我拿到了4000元的工资,这可是我以前放牧收入的好几倍。我能有今天的好生活还要感谢常州援疆领导,是他给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笔者了解到,在戎建伟联系动员下,村里十几位年轻人相继放下羊鞭,高高兴兴穿上工作服走进了现代化企业。在金旺矿业务工的牧民加尔肯巴依·达吾提兴奋地告诉笔者:“我现在工作的工厂就在家门口,厂里专门开设了民族食堂,管吃还管住,援疆领导经常过来帮助我解决困难,他们比我的亲人还亲。”戎建伟还与村委会联系,资助了全村40名在读大中专学生。
孙泽阳说,援疆不一定要用大工程、大项目支援,对受援地老百姓的情感援疆更加重要,援疆工作就是要更近一步拉近乌恰与内地之间的距离,而心灵的距离正是需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来拉近。